野战快餐的“胜战之问”

——对我军创新探索野战饮食快餐化保障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张海平 孙兴维 吴敏 刘一伟 责任编辑:丁杨 2019-04-04 08:41:43

近日,陆军第75集团军某旅作为野战饮食快餐化保障试点单位之一,通过组织战备演练,检验多种保障方法和组织程序。李汉平 摄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习主席深刻指出,打仗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打保障。新时代,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后勤,必须答好习主席的“胜战之问”。

初春的滇北马龙,草长莺飞,我军建制旅史上一场特殊的“战斗”在这里打响。“特殊”,缘于参与者是我军野战饮食快餐化保障试点单位,这场“战斗”对我军战场保障由生活型向打仗型转变具有风向标意义。正如有关专家指出,从吃上解决战斗力问题,不亚于一场自我革命。

问之一:战场上吃饭是谁的事?

今年2月,演习中“战斗”持续了3天,第75集团军某旅战士李渊晟和战友已连续吃了3天特种作战食品。然而,“战斗”还在继续,考验还在继续。

“指导员,野战食品黏黏糊糊的,现在真的没有一点食欲,能不吃吗?”李渊晟问指导员简友。

“你不想活命了?”简友大声斥问。

简友的责问源于5年前的一次抗震救灾经历。那年,简友带领官兵挺进云南鲁甸地震重灾区时,就是靠压缩饼干和几瓶葡萄糖支撑体力,完成了救灾重任。对关键时刻能保命的野战食品,简友有特殊的感情。

“野战食品肯定不如家常菜,但打起仗时不可能有热菜热饭,不好吃才要训练,这是生存的需要,战争胜利的需要,不是好不好吃的事。”简友说,现在旅里每月组织野战食品训练,就是让官兵慢慢适应野战食品,适应未来战场需要。

对于简友的观点,陆军研究院特种勤务研究所野战军需研究室专家王万平认为,野战食品以补充能量为主,体积小、能量密度高是最重要的标准,所以口感上相对差些。任何食品连续吃几天,接受起来都会比较困难。

在王万平看来,各国的野战食品都存在口感与能量的矛盾,“不好吃”几乎成为各国野战食品的代名词。尽量让其可口,是科研部门的事,不是部队的事。

“战场上吃饭历来不是自己的事!战场上,官兵的身体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军队。”陆军勤务学院教授龚战胜指出,从远的看,红军长征途中挖草根吃树皮是中国革命的需要;从近的看,上世纪60年代,新疆军区神仙湾边防连开展“吃饭比赛”,体现的是戍边官兵使命高于天的责任担当。一些官兵认为吃饭是个人的事,把战场上的吃与平时的吃混为一谈,这个观念必须转变,要把战场上的吃作为提升战斗力的任务来完成。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