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集团军某旅设立“主题教育异地联系点”见证初心使命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彭云 肖琪 皇甫秉博 责任编辑:刘上靖 2020-07-12 13:50:15

第77集团军某旅通过设立“主题教育异地联系点”,拉近官兵与抗疫战场的距离——

12件抗疫物品见证初心使命

仲夏时节,12件快递在辗转3500余公里后,被陆续送达第77集团军某旅营区。它们都来自同一个寄出地:湖北省武汉市。

该旅宣传科科长王祖俊小心翼翼拆开外包装:画笔、扳手、体温枪、请战书、捐款收据……看着眼前这些物品,王祖俊的心里充满感动。

“这12件物品见证了抗疫勇士的初心使命,对官兵来说,就是生动教材。”王祖俊介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该旅武汉籍休假官兵、在武汉工作或生活的退伍老兵,以及许多生活在武汉的官兵家属都积极投身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为使官兵从抗疫斗争中汲取精神养分,该旅主动联系这些抗疫亲历者,邀请他们担任“主题教育异地联系点”辅导员,通过分享自己的抗疫物品和抗疫故事,激励官兵建功岗位。

收到“征集抗疫物品”的通知后,该旅军医汪东海的妻子杨娇率先响应,将自己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工作时使用的画笔捐出。

身为一名90后文职人员的杨娇,自幼喜欢写写画画。在“红区”工作期间,为方便患者辨认,她在同事的防护服上“创作”了大量绘画作品:红花绿树、彩蝶飞舞、卡通图案……时间一长,许多医务人员便成了患者口中的“樱花姑娘”“机器猫小伙”。

“抗疫期间,这支画笔为患者带来了生机和希望;现在,我希望它能为你们带去力量!”得知官兵即将野外驻训,杨娇特意创作了一幅漫画寄来。漫画中,卡通形象的战士们举着“必胜”的旗帜,挺立在巍巍雪山之巅。

那支体温枪,是该旅武汉籍战士、三级军士长徐达希家乡的村干部寄来的。疫情期间,徐达希正好休假在家,便主动申请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本来我们考虑到有风险,不同意他参与,可他说自己是军人、是党员,理应为抗疫作贡献。不仅如此,他还主动承担了村口卡点夜间值班任务和村里的消毒工作。”连同体温枪一并寄来的,还有村民录下的一段视频。视频中,徐达希身着防护服,胸前写着“解放军”的字样。

“在军营守疆卫国,在家乡保卫人民。感谢部队培养了他!”通过视频,许多村民道出感激之情。

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医务人员对王勇卫印象深刻。作为该旅的一名退伍老兵,王勇卫不仅主动加入志愿者车队,还参与了“红区”的水电维修工作。

“从来就没怕过,毕竟我当过侦察兵!”王勇卫在来信中写道,“当时医院说‘红区’缺少水电维修人员,问能不能帮忙。我二话没说,拎起工具箱就报了名。”字里行间,一名老兵的血性与担当跃然纸上。

在该旅近期组织的专题教育活动中,12名“主题教育异地联系点”辅导员齐聚网上,同官兵分享这12件抗疫物品背后的故事。听了他们的讲述,有官兵激动地说:“就像到了抗疫战场!”

我见证,我行动。在抗疫精神的激励下,该旅上等兵田华在最近的一次考核中奋勇拼搏,打破手榴弹投掷训练纪录。田华深有感触地说:“12件抗疫物品,带来的不只是感动,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和力量的迸发。”

“远水”也能解教育“近渴”

■李佳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14亿中国人民众志成城,生动展现了和衷共济、迎难而上的精神风貌,彰显了全国上下同心同德、共克时艰战胜疫情的信心决心。大力弘扬抗疫精神,对于强信心、暖人心、聚兵心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让基层官兵对抗疫故事产生共情、激发共鸣,如何引导他们从抗疫实践中汲取精神力量?第77集团军某旅的实践给出了答案:找准教育载体。

经验告诉我们,越是贴近官兵,越能打动人心。通过用好抗疫物品这一载体,第77集团军某旅用千里之外的“远水”解了教育的“近渴”。实践证明,只要方法得当,时间和距离的壁垒也能被打破,达到“共饮长江水”的教育效果。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