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特种作战学院组织大四学员开展海训考核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周林源 黄现敏 责任编辑:叶梦圆 2022-07-12 07:23:05

特战学员直面“海训大考”

■周林源 解放军报特约通讯员 黄现敏

“从没想到过,在大海里长游8个多小时会成为毕业‘考题’。”盛夏时节,骄阳似火。在陆军特种作战学院海训场,看着计时器上醒目的一串数字,大四学员罗嘉鑫感叹道。

作为特战学员,海训考核是毕业时的必经关口。一个多月前,该学院陆续组织数百名大四学员远程机动至南海之滨,对万米长游、武装泅渡、抬舟划舟和潜水等水上(下)技能进行全面检验。这是该院首次组织本科学员到大海开展海训考核。

从武装泅渡到万米长游,从抬舟划舟到潜水,从江河到大海……4年时间,学员们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将自己淬炼为“水中蛟龙”。那些拼搏的岁月,此刻在罗嘉鑫脑海中不停闪现。

勇气:通关秘籍

组装气瓶和呼吸管、给浮力背心压铅配重、穿上潜水服、戴上脚蹼……女学员倪玉珍披挂整齐后,随队友一起乘坐冲锋舟到距离海岸数百米海域,娴熟地操作指北针标定目标。

“入水!”教员曾俊慧一声令下,大家利索地后翻入水,冲锋舟周围霎时泛起一朵朵水花。潜行深海,倪玉珍沉着冷静,开始进行水下秘密渗透。

别看倪玉珍现在从容淡定,刚参加海训时,她接连几天都只敢在浅水区徘徊……

海训初期,学员们迎来一个全新课目——潜水。听到“潜水”这个词,倪玉珍脑海里马上浮现一道“惨淡的白光”,那是儿时一次险些溺水留给自己的记忆。读军校后虽然已学会游泳,但对深水的恐惧始终笼罩在心头,挥之不去。

令倪玉珍没想到的是,海训一开始,潜水的难度系数直接拉到了“满格”。

“深海区能见度较差,不确定因素较多,心里总感觉不踏实。”面朝大海,倪玉珍内心直打怵。

在岸边一连看了几天,倪玉珍发现所有战友都在练习,只有她不敢下水。迎着曾教员鼓励的眼神,她终于下定决心,“无论如何要试一次”。

第一次潜水,倪玉珍只潜了3分钟,就迫不及待地摁了充气阀。探出海面瞬间,她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

“克服恐惧,勇气是通关秘籍!”为帮助倪玉珍克服心理障碍,曾俊慧让她先在浅海潜水,每次潜的时间比上次久一点、距离长一点,同时脑子里回想动作要领,直至她“心无余悸”地潜向深水区。

“定向精准!”在最终的水下定向渗透考核中,倪玉珍潜水30分钟成功渗透到指定位置,考核顺利通关。倪玉珍跑向曾俊慧,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

“有勇气的人才有信心。”这是女学员傅嘉璐的座右铭。大三那年,傅嘉璐机缘巧合成为学院特色俱乐部游泳队一员。为了练好技能,无论酷暑寒冬,傅嘉璐都坚持参加训练。

记得前年冬天,气温接近0℃,室外泳池没有恒温设施。站在寒风里,傅嘉璐一件单薄的泳衣裹身,冻得直打哆嗦。“岸上都这么冷,水下还了得?”傅嘉璐试着用脚尖点了点池水,“果然钻心的冷”!

“拼了!”傅嘉璐紧闭双眼勇敢地跳入泳池。为了不让身体僵硬,她拼命向前游,不断给自己加油鼓劲,过了好久才慢慢缓过来。

从“菜鸟”到“高手”,傅嘉璐收获了勇气带来的飞跃。因技能出众,几次长游模拟训练,傅嘉璐都被选为“开浪”先锋,冲在最前面。考核那天,在完成女子5000米长游考核基础上,傅嘉璐没有停下,带领2名女学员继续往前游。最终,成功挑战了万米长游。

学员在进行万米长游。作者提供

毅力:挑战极限

根据“战场”情况,低姿匍匐或侧姿匍匐拖舟50米,再以手拎、肩扛、头顶、手撑等方式抬舟前冲100米,限时2分钟;操舟划舟2000米,再以最快速度奔袭150米抢滩登陆,限时40分钟……操舟划舟是海训课目里最考验毅力的课目。

从小体质偏弱,加上一直不太适应南方闷热潮湿的天气,女学员郝澳昕体能成绩提高很慢。大三毕业联考,她的3000米跑考核亮起红灯。此后,听教员说毕业前还有“海训”大考,郝澳昕开启了体能“特训”模式。坚持了近一年,体能有了质的飞跃。

“每前进一步都很艰难。”滚烫松软的沙滩,6名男女学员混合编组的战斗小组全副武装,拖着150公斤的橡皮艇紧贴着地面匍匐前进,脚在沙土里一直打滑,根本借不上力。

真正进行抬舟划舟训练,郝澳昕才发现体能还是不够用。没过一会儿她浑身汗透,右手虎口还被绳子勒出了深深的血印。

“感觉脖子快断掉了。”50米过后,大家迅速转换抬舟姿势,将橡皮艇顶在头上,每人平均要承受25公斤重量。与其他小组不同的是,郝澳昕所在小组女学员多,她也因个子最高受力最大。

午后的太阳格外毒辣,郝澳昕感到体力不支,出现轻度中暑症状。“不能倒下!”她咬紧牙关,心里不断给自己加油鼓劲。

登上橡皮艇时,郝澳昕手臂酸软,脖子和肩膀也有些擦伤。来不及休整,他们又向2000米划舟发起挑战。同时,作为领队,她一边划还要一边不停地喊口令指挥。

抵达目标附近海滩后,队员们合力将橡皮艇拖拽上岸,再抬起来在海滩上奔向终点。经过海水浸泡,橡皮艇因龙骨进水变得越发沉重。

此时,队员们的体力已接近极限。“进水的橡皮艇整个压在肩膀上,感觉重如千斤,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身体直发抖。”郝澳昕说。然而,凭着顽强的毅力,她坚持完成了所有训练,最终顺利通过考核。

跟郝澳昕一样,学员罗嘉鑫同样经历着非同寻常的极限比拼。

陆上和空中课目一直名列前茅的罗嘉鑫,曾一度对于“陆军学员为什么要学游泳”很是不解,对游泳训练颇为抵触,成绩始终上不去。

“未来战争是立体作战,特种兵只有练就过硬的‘三栖’硬功,才能打破陆海空条件限制,更好地发挥特战效能。”教员晏猛的话,让罗嘉鑫猛然警醒。

一心想成为优秀特种兵、全能特种兵的罗嘉鑫,决心攻克难关。然而,游泳似乎没那么简单。

“一到水里就心慌,呼吸不畅,手脚有劲使不出。”为“啃下”这根“硬骨头”,罗嘉鑫在繁重的学习训练之余,每周都要抽两三个晚上去游泳馆加练。渐渐地,罗嘉鑫感觉自己似乎找到了克服自身短板的窍门。

然而,这次面对真正的大海,罗嘉鑫的游泳速度仍比战友慢。“一定要冲过终点。”万米长游考核那天,大家陆续完成考核上了岸,茫茫大海只剩罗嘉鑫一个人。突然,一个海浪袭来,他被甩来甩去,晃得头晕目眩,胃里仅剩的一点酸水一直往上涌。他强忍着,努力镇定下来。

“往下看深不见底,往前看看不到岸,终点到底在哪里?”孤独无助感,不时涌上罗嘉鑫的心头。从早上游到下午,罗嘉鑫手脚发麻、体力严重透支。但是他依然咬牙坚持,8小时37分钟后,罗嘉鑫凭着顽强的毅力游到了岸边。他胜利了!

学员拖着橡皮艇紧贴地面匍匐前进。作者提供

伤疤:特殊勋章

在武装泅渡考核现场,巨浪一个接着一个,连续冲击着海岸。学员们全副武装,迎着劈头盖脸扑来的海浪,向大海挺进。每次这样的冲锋,学员们都是带着或重或轻的伤口在战风斗浪。

“与柔软光滑的泳衣泳裤相比,武装泅渡时的着装更加粗粝,加上穿戴战斗装具,枪背带紧勒着身体,整个人像极了‘五花大绑’的粽子。”学员们打趣地说。

“袖口收到大臂位置,裤腿卷到大腿上……”由于动作协调和衣服宽松程度不同等原因,学员武装泅渡时每前进一步,衣物和装具都摩擦着人体的皮肤。

“火辣辣的感觉。”刚参加武装泅渡训练没几天,学员王立鑫的脖子和大臂已被磨出几道血印子。“轻伤不下火线,海训时间还长,不能因为这点皮肉伤就‘打退堂鼓’。”

第二天,王立鑫继续下水。未结痂的伤口浸着咸涩的海水,无异于“在伤口上撒盐”。几天下来,王立鑫多处伤口面积越磨越大。

表皮磨掉后,就开始磨肌肉,那种感觉是钻心地痛。“我是一名军人,这点痛怕什么。”王立鑫涂抹些凡士林后再次冲向大海。

雨后的下午,正是海洋生物活跃时候,水母也多了起来。一只水母悄悄“盯上”了学员都晓东。一不留神,都晓东的左腿被它缠住。刺痛发麻的感觉瞬间传来,左腿麻木过后失去了知觉,教员赶紧将他拖上救生艇。

水母长有很多带倒刺的触角,一只水母可以在人体上蜇出十几个伤口,同时释放神经性毒素。才海训几天就“折”在水母手里,都晓东很不甘心。他低头看看鼓起的大大小小密密麻麻的红斑,稍作休息,感觉疼痛缓和些,又跳进大海,继续参加长游训练。

海训的日子,课程安排得很紧凑,学员们每天都要在海里泡上一整天。都晓东被水母蜇伤的地方开始化脓发炎,疼痛加重。“我不怕疼,怕的是影响训练。”在立志成为“水中蛟龙”的都晓东心里,没有什么比参加海训考核更重要。

“大家都在坚持。很多战友万米长游时整个背部都被晒得脱了几层皮,伤口还没愈合就又继续下水。直到海训结束后,伤口才慢慢愈合。如今,伤疤依然清晰可见。”都晓东说,海训留下的伤疤是他们的特殊勋章。

无惧寒冬酷暑,直面风吹浪打。今天,他们在海训场砥砺血性;明天,他们将走向一线战位,劈波斩浪再出发。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