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文职人员制度系列解读丨锻造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文职人员队伍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国防科技大学政治工作部 责任编辑:李庆桐 2023-01-16 06:34:31

锻造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文职人员队伍

■国防科技大学政治工作部

文职人员是现代军队的重要人力资源,是强军兴军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新修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相关配套政策,深入贯彻习主席关于深化文职人员制度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以全新体系设计打通了文职人员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路径。锻造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文职人员队伍,必须以备战打仗使命任务为牵引,准确把握政策制度改革的目标意图、创新举措和实践要求,抓好政策落地执行,加快释放改革红利,推动文职人员队伍建设提质增效。

聚天下英才,加快延揽强军胜战的优秀人才

人才资源是强军兴军的第一资源。我军要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抢占未来军事竞争制高点,最紧要、最急需的是人才,最基础、最关键的也是人才。新修订的《条例》及相关配套政策,体系设计公开招考、直接引进、专项招录3种引才方式,进一步拓宽了文职人员引进渠道和方式,为最大限度把知识精英、技术精英、管理精英集聚到强军兴军旗帜下提供了保障。要紧紧扭住军事人员现代化这个目标,立足军事人力资源建设全局谋划推进,主动参与人才市场化竞争,全过程严把政治关、能力关,把更多社会优秀人才集聚到文职人员队伍中来,推动国家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军队人才优势。

构建人才精准引进模式。发挥用人单位在招录聘用中的主体作用,聚焦按需引进和人才质量,对不同学科关键紧缺人才制订“定制化”引进方案,通盘谋划传统领域与新兴领域引才需求,重点向高精尖缺领域、任务急需方向和重点发展团队倾斜,在“聚与用”“供与求”的精准对接上,把引进各领域各层次人才的链条路径规划好、设计好。

突出重点人才群体引进。紧盯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优秀毕业生,依托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地方引才服务机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等,常态开展校园招聘和网络宣传,与重点高校签订人才共享战略协议,探索走开人才预置选拔培养模式,加大急需紧缺岗位和高端人才招录力度,突出文职人员身份优势、发展优势及待遇优势,延揽社会优秀人才为军队建设服务。

优化人才招录聘用程序。坚持政治标准和学术标准并重,统筹四类人才高端引进,为具有独特专长和特殊技能的人才开辟绿色通道,对战略科技人才及其团队实施“带泥土的移植”,用好招考免笔试、岗位计划调整等自主权限,缩短各环节办理周期,最大限度降低社会人才择业成本,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强胜战本领,持续提升履职尽责的能力素质

人才培养是个复杂精细的系统工程,需要采取长期的、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培养手段。文职人员岗位军事属性鲜明,负有根据需要参加军事训练和战备值勤,根据需要在作战和有作战背景的军事行动中承担支援保障任务,以及参加非战争军事行动等职责。随着编配领域逐步拓展、队伍规模不断扩大、地位作用日益凸显,加快提升文职人员与岗位要求相适应的能力素质成为紧迫需求。新修订的《条例》及相关配套政策,借鉴军地相关人员培训有益做法,将文职人员纳入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依托国家和社会优质资源提高培训层次质量,构建了需求主导、分类分级、形式多样、运行高效的培训制度。要牢固立起向战为战鲜明导向,把文职人员培养培训作为战略任务来抓,强化长周期、全过程接续培养,推动文职人员能力素质全面转型升级。

紧贴岗位需求培养。区分岗位类别、工作需要和职级层次,统筹初任培训、晋升培训和岗位培训,推动能力提升向“动态开发”转变,鼓励在岗参加与岗位履职密切相关的学历升级教育,实施青年科技英才专项扶持计划,对新聘用专业技术岗位文职人员实施入职“保护期”,给予自主科研经费支持,系统提高政治品质、军事素养、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

盘活用好教育资源。依托军事职业教育平台建立在线学习培训课程,依托专业部队建立实习实践基地,依托国家和地方优质教育培训资源拓宽培训渠道,创新“人才+工程”培养模式,吸纳文职人员组建“分可独立作战、聚可合力攻关”的多学科、跨领域研究团队,通过名师带教与项目牵引相促进,让文职人员在破解国防科技难题中脱颖而出。

运用多元实践锻炼。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创新训练模式,选派文职人员赴部队代职任职、参加演习演训和服务部队活动,到地方高校、科研院所、军工集团挂职锻炼,把文职人员嵌入作战支援保障链路,融入练兵备战全过程,在实践中锤炼文职人员服务军队建设的过硬本领。

拓成长空间,积极搭建干事创业的发展平台

规范的职业管理、清晰的成长路径、广阔的发展空间,是吸引汇聚文职人员长期稳定为军队建设服务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军队各级坚持在政治上同样关心、培养上同样重视、使用上同样对待,为文职人员建功军营提供了宽广舞台。新修订的《条例》及相关配套政策,契合文职人员职业特点,遵循军事人才成长普遍规律,全面规范考核、任用、交流、退出机制,使文职人员职业发展路径和成长阶梯更加畅通。要强化政治引领,把党管人才原则落到实处,畅通发展路径、增进职业认同,让文职人员在科技创新主战场有信心、有希望、有奔头。

发挥考核评价导向作用。根据岗位职责和担负任务分类设计评价标准,坚持“破四唯”与“立新标”并举,细化考核内容、业绩条件和程序方法,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多元评价体系,确保用不同的尺子量不同的人才,用好考核评价“指挥棒”,引导文职人员明确定位、共同发展。

分类设计晋升发展路径。构建文职人员全职业发展支持体系,分批次择优遴选、分阶段接力培养,畅通管理类文职人员晋升通道,以岗位职务层级和岗位等级为主导、级别调节为补充,支持文职人员在本专业领域岗位长期稳定发展,打通文职人员跨类型、跨系列改任和军地交流渠道,确保在职业发展不同阶段都能找准路径和定位,更好实现自身价值。

坚持事业为上选贤任能。打破论资排辈的弊端,明确文职人员提前和越级晋升条件,推行不定等级单位领导岗位“竞聘上岗”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能上能下”制度,大胆选拔任用优秀青年文职人员走上领导岗位,在人才工程计划推荐、送学深造、奖励表彰等方面,优选苗子给予重点培养扶持,让他们在强军实践磨砺中脱颖而出。

添动力活力,着力营造暖心留人的环境氛围

发挥人才对强军事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需要营造信任人才、尊重人才、支持人才、关爱人才的浓厚氛围,把广大人才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激发出来。新修订的《条例》及相关配套政策,着眼构建具有军事职业特点的教育管理体系和具有比较优势的待遇保障体系,坚持尊重激励与监督约束并重,出台系列政策,推出创新举措,为释放队伍活力提供了政策支撑。要贯彻服务为重的理念,以“政策导向+组织功能”激活人才链,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良好环境,激励文职人员干事创业、建功立业。

创新管理方式。把严格管理和关心信任统一起来,尊重文职人员的主体地位、主体作用,坚持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建立既符合部队集中统一管理实际,又契合文职人员身份特征的分类管理体系,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和谐奋进的内部氛围。

强化激励措施。坚持优绩优酬、竞争择优,试行年薪制、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市场化薪酬和绩效工资制度,激发文职人员的创新创造潜力,保证文职人员合理分享科技成果转化等创新收益,在职级晋升和福利待遇等方面,对业绩优秀、贡献突出的文职人员给予特殊倾斜和表彰奖励,形成人尽其才、各展其能的竞争激励机制,充分激发文职人员内生动力。

加强服务保障。增强服务人才的意识,发扬“端盘子、搭梯子”优良传统,做好团结、引领、服务工作,将符合条件的文职人员纳入驻地人才购房、落户优待等政策保障范围,帮助解决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急难愁盼问题,为文职人员工作生活提供一流学术环境和良好生活保障,让他们心无旁骛干事创业,在强军兴军中发挥更大作用。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