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情暖兵心,来看这个炊事班班长怎么做……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曾梓煌 黄 锐责任编辑:贺书引2023-02-07 06:56

炊事班长二三事

■曾梓煌 黄 锐

前段时间到陆军某海防旅某海防连采访调研,笔者和年轻战士聊天时,偶然间听到了关于一级上士、炊事班班长张昌琼的几件暖心事。在战士们口中,张昌琼是一个“细微之处见真情”的老班长。于旁人看来,他做的事可能无足轻重,但对这些年轻战士来说却记忆尤深、倍感温暖。一名上等兵说:“能遇到张班长,我很幸运。”笔者听来很受触动,想把这些温暖的小故事分享给大家。

多加糖的热姜汤

上等兵顾铭杰刚下连时,“水土不服”。长在鱼米之乡,又是家里独子,他哪吃过这样的苦:工作训练忙累不说,海岛上还有无尽的大风、烈日以及遍地的蛇虫……

平日,训练的累、环境的苦,顾铭杰咬咬牙还能忍,可去年3月一个周末,家人来电告诉他:从小带他的奶奶病得厉害,还老念叨他的名字,这让顾铭杰担忧不已,情绪随之出现低落。

张昌琼最先发现了顾铭杰的异样。那天,班排战士到炊事班帮厨,以往干活积极利索的顾铭杰却耷拉着脸,把菜切得七零八落。耳尖的张昌琼还听到,他和同年兵小何聊天时埋怨生活苦,还悄声探讨“怎么才能溜回家”。

当时正值南方梅雨季,战士们每次训练后身上总是半湿不干的,为此,炊事班每天都准备了热姜汤。

这天,顾铭杰喝着热乎乎的姜汤,感觉身上的疲惫减轻了不少。几名战友陆续起身加糖,看到这里,他心中很是疑惑:这姜汤不是挺甜的吗?然而一连几天都是如此,他更加困惑了:难道是自己口味变淡了?等尝了一口战友碗里的姜汤,他才发现,自己这一碗明显要比别人的甜不少。

“班长每天都特意在你碗里多放了点糖。”在炊事班工作的小何揭开了谜底,“生活不是挺苦吗,加点糖不就甜了?”

原来,听到他俩的对话后,张昌琼特地找到几名战士了解了顾铭杰的情况,随后便有了这碗甜姜汤。

听罢,顾铭杰既尴尬又感动。那天傍晚,他主动找到张昌琼,两人在海边散步,聊了很久。再后来,大家发觉小顾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去年9月,连队调整岗位,顾铭杰主动找到连长,申请加入炊事班。

不重样的病号饭

列兵李鑫说,张昌琼的一碗清汤面,暖到了他的心里。

清汤底,龙须面,一个荷包蛋,几根青菜,然而等李鑫描述完,笔者却有些不解:这碗面暖在哪?

去年底一次午饭前点名时,连长提醒大家近期冷空气来袭,要注意保暖添衣。而此时的队伍中,李鑫穿着短裤,被风吹得直发抖。这让张昌琼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原来,这天连队组织工程自建,李鑫在干活时一个趔趄磕在大石板上,膝盖顿时被撕开了一个口子。为了避免摩擦伤口,他按照军医的嘱咐穿了短裤。

得知李鑫受伤的情况后,张昌琼就在心里琢磨:平时为了照顾大多数人的口味,连队饭菜偏重口,但辣椒、生姜、蒜等刺激性食物不利于伤口愈合,还会加重炎症……

这天晚饭,摆在李鑫面前的,是张昌琼单独准备的一碗清汤面。“趁热吃,这是特意为你做的病号饭。”张昌琼一边说着,一边嘱咐他饮食要忌口。怕他只吃面没胃口,张昌琼后来还变着法把汤底换成鱼汤、鸡汤、排骨汤。

这份“突然”的关心,让还在适应连队生活的李鑫感动不已。“张班长接连给我开小灶,让我感受到了家人般的关心。”李鑫说,从那时开始,他才真正把连队当成家。

一周以后,伤口痊愈重回训练场,李鑫恨不得把攒了这么多天的劲一股脑释放出来,他的训练成绩很快有了喜人进步。

“变”出来的生日蛋糕

下士陈祥龙的手机里保存着一张生日蛋糕的照片:面包胚,刮得不太整齐的奶油,点缀着葡萄、橙子、番石榴等水果。乍一看,蛋糕的卖相实在一般,但陈祥龙说,这是他长这么大吃过的最好吃的生日蛋糕。

去年夏天,因为台风,海岛上客船停航,这可愁坏了陈祥龙班里的战友。马上就是陈祥龙的生日了,大家都想给他留下难忘回忆。可事先订好的蛋糕送不上来,岛上又没有卖蛋糕的地方。这可怎么办?战友们思来想去,准备自掏腰包买点海鲜,再请炊事班煮碗长寿面、烧两个菜,就算给他庆祝了。

当他们把这个计划告诉张昌琼后,张昌琼没吭声,心里有了另外一个主意:早上做面包用的面粉、奶油、黄油都是现成的,这不就是做蛋糕的材料吗?他又从市场买来水果,在网上找了教学视频,猫在操作间里“攻关”。

“祝你生日快乐!”这天晚上,战友们为陈祥龙唱起了生日歌,张昌琼则悄悄端来了特别准备的生日蛋糕。陈祥龙看到后一愣,随即笑得合不拢嘴,还转过身抹了抹眼角。

“他从来没有告诉我们准备了这个惊喜,生日蛋糕就像突然变出来的。”陈祥龙说,没想到张班长会把自己的小事这么放在心上。

在吹蜡烛许愿后,陈祥龙还大声说出自己的心声:“希望连队这个温馨的大家庭越来越好!”

带兵千万招,真情第一招

■曾梓煌

对张昌琼的初识,缘于一次到这个海防连检查工作,我吃了他做的包子。皮松软、馅鲜美,毫不夸张地说,那是我吃过最好吃的包子。桌上其他饭菜也很美味可口。当时我就想:这个连队的炊事班班长有两把刷子,这个连队的官兵有口福。

又一次到这里检查,我见到了张昌琼的“真容”——黑脸剑眉,身材精壮,眉头紧锁成“川”字,领章上挂着两道粗拐。那会儿,张昌琼正因工作上的事批评班里战士,语气十分严厉。我又想:这个老班长,年轻战士们见了估计都得发怵。

这次采访中,我和这个连的下士张桃聊起了张昌琼。张桃曾是我带过的新兵。我说起自己对张昌琼的印象,他却说:“老指导员,不是你想的那样,我们年轻战士都爱和‘老炊’一块儿玩。”

张昌琼是连队兵龄最长的军士、“岗龄”最长的炊事班班长,年轻战士便给他起了“老炊”这么个外号。

等到深入采访了张昌琼,我才知道他是一位很细心的老班长、有耐心的带兵人。

刚开始,张昌琼有些放不开,我便以吃过他做的包子为由头引他开口。他顿时来了劲,和面的温水要多少度、面粉和温水比例是多少、发面揉面到哪个程度、每个包子用多少克面团……他恨不得现场拉开架势手把手教学。

“连队每名战士喜欢吃什么菜,没人比我更清楚。”打开了话匣子的张昌琼和我谈起自己的工作。问他怎么才能抓住大家的“胃”,他说,新兵下连第一天,他都会拿小本记下大家的籍贯、问清他们的口味。

这个海防连的战士普遍爱吃辣,但有的义务兵不大适应。每顿做几个辣菜、辣椒放多少,把握好这个度对炊事员来说并不容易。每天吃饭,张昌琼都要到饭桌旁转转、到泔水桶边瞅瞅,问问口味合不合、看看菜量够不够,这样下一顿饭该咋做,心里就有数了。

上等兵顾铭杰被张昌琼一碗甜姜汤打开心扉的故事还有后续。张昌琼说,打那之后,他时常找小顾聊天、谈心,帮他一点点解开心结。张昌琼专门协调和顾铭杰站同一班夜哨,还带着他训练,克服对400米障碍的心理恐惧。等顾铭杰调到炊事班后,他又手把手教他备菜、做菜。如今,顾铭杰已经顺利“出师”,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粗粗算下来,帮助顾铭杰适应连队生活,张昌琼前后花了近9个月时间。聊天过程中,我发现他对年轻战士都格外有耐心。问及原因,他回答说,在他看来,这些年轻战士就像自己的亲弟弟一样,“对自己的家人还能没耐心吗?”

当时,一句话在我脑海里浮现:带兵千万招,真情第一招。我们常说“以情带兵”。什么是情?在我看来,是对连队自发产生的真情、对身边战友自然流露的亲情。感情越真实,兵心就越暖;关系越紧密,官兵就越亲。

采访时,每个战士都能随口说出几件“老炊”的暖心事。张昌琼的做法,并非轰轰烈烈,却包含着涓滴细流的关心和竭尽所能的帮助。

带兵人都想抓住战士们的心。怎么做?无他,惟诚而已。带兵人把对战士的关爱化作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才能让战士心无旁骛投身单位建设,让连队、班排凝聚成心心相印、同甘共苦、风雨同舟的战斗集体。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