鏖战在白山黑水间的抗联指挥员——曹亚范

来源:新华社 作者:邰思聪 责任编辑:李晶 2018-12-03 11:25:24

这是曹亚范像(资料照片)。  新华社 发

新华社北京12月3日电(记者邰思聪) 吉林省辉南县金川镇烈士陵园内,一座卧式大理石烈士墓格外显眼,上面书写着“曹亚范烈士墓”六个大字。这位从教书先生成长起来的抗日英雄就长眠于此。

曹亚范,1911年出生于北京的一户贫寒人家,13岁时被送进香山慈幼院。1924年,中国共产党在慈幼院建立地下组织,播下革命火种。因此,曹亚范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教育和革命思想。后被北京的党组织派赴东北。1931年春,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他把打击日伪军作为工作重点。

在艰苦的斗争中,曹亚范十分重视群众的利益。为保障游击队和人民群众有足够的粮食吃,他要求每人至少贮备15天的粮食。每当敌人“讨伐”时,他总是不顾个人安危,首先安排好群众转移,并指派专人照料老人和儿童,随后同游击队员一起参加战斗。

1936年3月,曹亚范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第三师政治委员,参与指挥部队从安图转战至抚松、临江一带,取得松树镇、大洋岔、小汤河等战斗的胜利,扩大了游击区。同年,他成为东北抗联第一军第二师师长,率部转战长白山区,挫败日伪军多次“讨伐”。

满腔的爱国热血让这位年轻人不知疲倦,深山中的恶劣环境也不曾让他退缩。

2015年,92岁的黄殿军老人接受采访时回忆,作为当时曹亚范的传令兵,年仅13岁的他被抗联战士们摸着脑袋喊作“黄小孩”。“那时的条件苦哇!常吃不上饭,有时只能煮煮干硬的玉米粒,甚至煮没去皮的谷子……可这些不耽误打仗!”他回忆,周旋于深山密林的抗联最怕冬天,零下40多摄氏度的低温,常常大雪没膝,行军要踩在一个脚印上,避免暴露踪迹。没有住的地方,战士们就砍下松枝睡在上面,往往睡十几分钟就被冻醒,又赶紧起来烤火。

但这样艰苦的环境没有让曹亚范和战士们畏惧。1938年除夕夜,曹亚范指挥部队出其不意地攻入孟家沟“集团部落”,敌军惊慌逃遁。当部队将缴获的大量粮食、衣服收拾完毕,准备转移时,在回头沟东又与四五百名敌军遭遇。曹亚范临危不惧,果断指挥应战。抗联将士势如猛虎,敌人抱头鼠窜。逃回敌人营地的士兵如惊弓之鸟,日夜心惊胆战,有的甚至在梦中惊叫:“快逃呀,曹亚范来了!”曹亚范之名威震敌胆。

1940年2月,东北抗联领导人之一的杨靖宇将军殉国,曹亚范怀着满腔悲愤,率领部队向敌人展开了更加猛烈的攻势……先后袭击伪警防队和伪森警部队,在临江三岔子东南袭击了伪军第六团和森林警察部队,在濛江湾痛击了敌长岛工作班、毙敌11名……

当一切都在向胜利前进时,敌人也将目标集中在这个穿梭于白山黑水间的指挥员身上。1940年4月8日,在带队外出筹粮时,曹亚范被叛徒杀害,年仅29岁。将星陨落、天地悲凉。

1948年1月1日,中共中央东北局曾专门做出决定,表彰东北抗日联军的历史功绩,称赞东北抗联的英勇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光荣历史不可分的一部分”。

2014年9月,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中,曹亚范的名字赫然在列。

吉林省辉南县民政局优抚安置科科长闫丽霞介绍,为纪念这位抗日英雄,1958年,吉林省辉南县金川大龙湾西山坡革命烈士墓地内修筑了曹亚范烈士之墓。2013年,在辉南县零散烈士纪念设施保护项目实施抢救保护工程中,曹亚范烈士之墓又被重新修筑。如今,作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每年仍然会有许多党员、群众前来瞻仰纪念这位民族英雄。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