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是属于学习者和探索者的”——
青年军官的担当,决定着军队的底气
“未来战场上,无人机无处不在,坦克该怎么办?”
饭后,各国学员漫步在校园,远处停放的一架退役坦克触动了巴基斯坦学员海德的思绪。
在海德看来,信息技术就像潮水一样奔涌而来,各国军队都要聚力提升智能化水平,否则,很可能会落伍。
然而,泰国学员帕努瓦特却有着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军队的建设重点还是在“人”,指挥官的系统思维和战术运用,可以胜过任何机器的程序运行。
这个问题,可能没有标准答案,但各国的“准军官”们都把眼光放得长远,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联合作战、智能军队、国际合作、和平建设……这一周,在中国军校的校园里,处处都是这样的声音、这样的话题。
“信息时代的变革让一切都充满了不确定性。未来,属于学习者和探索者。”在陆军工程大学校领导看来,世界正发生深刻变化,青年军官有多大担当,决定着军队发展的底气和走向。
模拟联合国维和分队行动推演现场,学员们要以联合国维和步兵营营长的身份,对某国武装冲突情况进行分析判断,提出具体方案。
笔者看到,“国际模拟连”连长、中国学员刘金睿的表现颇为抢眼。曾多次参加模拟联合国大会的他,经过长期的学习研究,对冲突双方心理行为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讨论过程中,他对冲突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带领小组快速完成方案拟制,赢得了大家“点赞”。
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是巴西学员曼索一直以来的梦想。从进入军校开始,他便广泛学习各类理论知识和军事技能,这次来到中国,他更是给自己好好“补了一课”。
那天,曼索特地来到兵棋俱乐部,观看中方学员进行了一场战役模拟推演。方寸棋盘,战局瞬息万变,这让曼索深受启发。整个过程中,他紧盯屏幕,认真记录作战进程,随后又与俱乐部成员深入交流,详细了解兵棋推演的原理方法、模拟条件和实施流程。离开的时候,他与中方学员一一握手,不停地说:“谢谢,你们是我的老师!”
在“国际学员周”的舞台上,任何人都可以是“老师”。这些天,外军学员描述的跳伞、搏击、丛林侦察,甚至部分国家学员讲述亲历的战场环境和军事行动,同样让中国学员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