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枝披雪,遒劲沧桑,又到年终岁尾时。当我们翻看日历,发现2019的日子屈指可数,飞逝的光阴里,历史已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这一年,我们满怀乘风破浪的激情,有收获,有成长,有欢笑,有泪水,总有一些画面让人动容,总有一些经历让人难忘。
回望2019,那些举国欢腾、自豪满怀的时刻,定格于史册,也盘桓于每个人心头。让我们走近几位基层官兵,听听他们有哪些难忘的故事……

在男兵方队当“女教头”
■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学员 邱 婧
10月1日上午,当我以教练员的身份站在天安门广场东侧,目送着院校科研方队迈着铿锵的步伐接受检阅时,那些在寒风中站军姿时头昏脑涨的日子,那些受了委屈后把眼泪憋回心底的日子,都在那一刻化作我军旅路上最重、最深的足迹。

图为邱婧在阅兵训练时指挥院校科研方队训练队列。照片由本人提供
今年1月底,当得知国防大学将选拔人员参加国庆大阅兵的消息时,我第一时间递交了“请战书”。可等命令来了,却是让我去男兵方队当教练员。给男兵当教练,我能行吗?我陷入纠结。就在接到命令的第二天,我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一面有些褪色的国旗。这是去年大年初一,我在西藏边防采访时与詹娘舍哨所的战士们一同升起的。看着它,我想起下山时,他们站在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上唱的那首歌——《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我没有理由再犹豫,穿上军装,我就要坚决服从命令。
在教练员集训中,我被选作标兵规范阅兵队列动作,每天强化训练,一周下来,膝盖打不了弯,脚肿得不敢沾地,好像再次回到了“从零开始”的新兵连。“我的动作将是受阅队员的底线,更是他们的底气!”我拼命给自己加油打气。
在院校科研方队中,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者占71%,队员整体年龄偏大。开训之初,许多队员都把我当“花瓶”,在队列中有些松散,注意力不够集中。我不以为意,专注于训练。几天下来,我用自己挺拔的军姿、标准的队列动作和洪亮的指挥口令,赢得了队员的尊重与正视。
很多队员长时间没有进行高强度的队列训练,还有个别队员的痼癖动作比较严重。怎么办?一个字——狠。谁来狠?只能由我来。于是,随着一声声严厉的口令,我也成了队员口中的“女魔头”。不久前,一位受阅队员还对我说:“你训练可是真狠啊,那段时间我看到你就两脚发软!”就这样,队员们的队列动作一天天提高,方队的训练进度也明显加快。
阅兵接近尾声时,望着钢铁洪流般的战车渐渐远去,一位参加观礼的群众把一束鲜花送给我,对我说:“谢谢你们,人民子弟兵!”紧接着,一束又一束的鲜花被塞入我怀中……那一天,那一刻,有无数个瞬间让我比自己接受检阅还满足、还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