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就是了!运-20系统工程师何朋举:托举“鲲鹏”高飞远航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刘书 责任编辑:丁杨 2020-06-09 08:58:05

夜色中,空军中校何朋举跳下车,取下蒙上水雾的眼镜,在衣服上快速蹭了一下,开始检查飞机。运-20运输机要在凌晨4:30准时起飞,准备工作必须尽早完成,何朋举不敢有丝毫耽搁。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空军航空兵某师出动运-20等多型运输机,运送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和物资驰援武汉。

这是有着“鲲鹏”美誉的运-20首次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也是系统工程师何朋举第一次出现在新闻镜头中。

从运输机部队修理厂一名航空特种设备工程师,成长为运-20系统工程师,何朋举完成了军旅生涯的“进阶”,托举羽翼日益丰满的“鲲鹏”高飞远航。

空军航空兵某师运-20运输机高飞远航。徐小丹 摄

“你必须很努力,才能看上去毫不费力”

一米七六的何朋举站在“鲲鹏”庞大的机翼下,显得特别渺小。他的国字脸被医疗口罩包围着,只露出浑圆有神的双眼。

透过近视眼镜,何朋举细致地查看飞机每个部件。根据这次空运任务的特殊需求,运-20进行了构型转换。现在他要对飞控、起落装置、照明系统等进行重点检查,还要和机务人员共同完成其他各项检查工作。

核对航材、工具设备,检查机组工程指令卡是否带齐……运-20即将起飞,何朋举进行最后一次检查。他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将工作内容和本上的要点一一对照。“每个过程都必须把细,疏忽不得!”何朋举扶了扶眼镜,吐出一句“川味”普通话。

完成空运任务刚一落地,何朋举便拿出随身带的便携式综合检查设备,对任务告警信息、数值变化趋势进行综合性分析。

按照规定,这类数据只需每周定期分析一次,可何朋举坚持每次任务完毕都要综合分析。“这样才能实时跟进,保证不出问题!”他说。

踏实、细致、专业、全面,这是战友们对何朋举的一致评价。很多战友会把何朋举名字中的“朋”字错写为“鹏”,他也欣然一笑:“我确实是托举‘鲲鹏’的人啊。”

何朋举的军旅人生注定与运-20结缘——他亲眼见证了“胖妞”换羽高飞变为“鲲鹏”的每个环节,而他也和运-20一样,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从一名修理厂的工程师成长为首批运-20系统工程师之一。

在四川农村长大的何朋举,从小就比哥哥要调皮一些,干啥都有拼劲,对人也是一副热心肠。街坊邻里们说:“这孩子以后一定有出息!”

何朋举的父亲是一名老兵,曾在西藏服役7年,对部队有很深的感情。大儿子考上兰州大学后,父亲盼着小儿子能报考军校。2003年,19岁的何朋举考上空军航空大学,学习火力指挥与控制工程专业。父亲逢人就讲:“我儿子要当军官啦!”

军校生活紧张而丰富。除了学习专业课外,学员们还要进行高强度的体能训练。这个国字脸、戴眼镜、性格憨厚直爽的四川娃,刚入学不久就脱颖而出——体能成绩出类拔萃,专业课成绩也名列前茅。

“也没见这小子比别人刻苦啊……”同学们心里犯了嘀咕,几乎没人知道何朋举暗地里下的苦功有多大。

熄灯了,何朋举用被子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掏出手电蜷缩在被窝里看专业书;起床哨还没吹响,他已经提前半个小时起床,把所有“知识点”在脑子里过了一遍。

一次,教员说有个课题可以吸纳学员一起参加,前提是要擅长图像处理。为了加入课题组,“零基础”的何朋举开始学做动画,先是花了半个月学理论,然后就上机练操作,对着电脑软件一研究就是三四个小时。随着近视眼镜片越来越厚,何朋举的图像处理技能越来越高,专业涉及领域也越来越广……

理论加实践,何朋举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专业成绩更加靠前。“你必须很努力,才能看上去毫不费力。”每一步,何朋举都走得踏踏实实。

2007年,何朋举军校毕业。阴差阳错,学歼击机火力控制指挥的他被分配到运输机部队,成为一名工程师。

当时,中国的大型运输机项目已经启动,而这名未来的运-20系统工程师,并没有找到自己与“大运”的交叉点。他站在了一条新的起跑线上。

“专业不对口,大不了从头学。”年轻的特设师何朋举拿出了上学时的钻研劲头,天天缠着老机务们给自己讲知识点。时任修理厂指导员陈进现在还记得这样的场景:身穿机务服的何朋举一手拿着馒头,一手夹着资料,在各办公室之间穿梭往返。到了吃饭时间他也不走,一边啃馒头一边学。

“专业上不能有半点马虎,每个环节、每项操作都要精益求精。”谈到飞机,何朋举表情瞬间变得严肃。按照操作规程依次完成特设装备的检查后,他还会反复排查线路,确保万无一失。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皱纹爬上这个年轻小伙的眼角。在一线,何朋举成长为一名机务骨干,见证着运输机一代代更新,也见证着部队战略投送能力一步步增强。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