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照进未来:一场主题展穿越70年,英雄气鼓荡天地间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单慧粉责任编辑:乔楠楠2020-12-09 07:11

仰望崇高,让历史照进未来

■中国军网记者 朱伯燕

总有一个时间节点,能够唤醒久远的记忆,让人们在历史中仰望崇高、砥砺精神。

志愿军老兵朱述元微微抬头,看着前方高悬的部队番号旗帜,像是怔住了。他想起血战的最后一刻,想起战友们冲锋的背影。

他从沉思中收回目光看着我们,似乎不确定我们能否感受当年的壮怀激烈。

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凡心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这就是信仰的力量,也是铁心跟党走的真实写照。

与岁月对望,光影触动了尘封的记忆。现年95岁的志愿军老战士王凤和说:“人总会遗忘,但往事自己会爬上心头。”

1950年11月27日夜,长津湖,嘹亮的军号声突然间响彻长空。继而,惊天动地的呐喊声从四面八方传来。

-30℃的天气里,志愿军第9兵团的将士们身穿单薄军装,从埋伏处一跃而起杀向敌阵,气吞万里如虎。

你是否也有过不解,这样一群正值青春年华的人,为何心甘情愿献出宝贵生命?

“打仗不是为他人,是为自己、为人民打仗。”英勇的志愿军将士知道为谁而战,无惧生死。

尼采说过,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所谓“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其实就是信仰。

理解了这一信仰,我们也就能读懂那一个个冲锋的背影—

极寒天气中,整整一个连的志愿军官兵被冻成冰雕。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们依然手持武器,坚定地注视着前方,注视着发起进攻的方向。

松骨峰阻击战中,敌军将炸弹、汽油弹、燃烧弹一股脑儿地倾泻到山头。阵地变成火海,黄土变成黑土,石头炸成粉末,重机枪的枪管被烧弯……整整一个连,只剩下7名官兵。这份战地记录,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谁是最可爱的人》。

20岁的黄继光,跟随部队来到朝鲜前线。他在给母亲的信中立下了一个军令状,“不立功不下战场”。6个多月后的上甘岭战役,黄继光舍身堵枪眼,为战友赢得了宝贵的冲锋时间。他兑现了诺言,却也将自己的生命一同留在了战场。

他们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哪怕爬冰卧雪,哪怕野火焚烧,哪怕忍饥挨饿,依然冲锋不止、信念不变,坚持战斗到最后一秒。

这场起于三八线,止于三八线的战争,一开始并不被大多数人看好。“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甚至断言,圣诞节前结束战争。因为这是一场血肉之躯同飞机大炮坦克的斗争,一场新生的共和国同世界最发达国家之间的斗争。

两水洞、云山城、清川江、长津湖、上甘岭……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成千上万的志愿军将士把对党的忠诚、对祖国的热爱、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刻写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

距离三八线不到6公里的地方,有一片志愿军墓群,所有墓碑正面都朝向北方—那是祖国的方向。

1952年9月,第9兵团从朝鲜回国,车停鸭绿江边,司令员宋时轮向长津湖方向默立良久,然后脱帽弯腰,深深鞠躬,起身时已是泪流满面。

1958年12月,即将回国的志愿军战士黄继恕,专程来到上甘岭597.9高地,放下一束花,捧起一抔土,那里安葬着他的哥哥黄继光。

“我蹲防空洞,祖国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啊,他们就可以在马路上不慌不忙地走啊。他们想骑车子也行,想走路也行,边溜达边说话也行。只要能使人民得到幸福,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志愿军战士喃喃道。

此刻,老兵朝我们走来的路途温柔了万般光景。

70年历史浩荡,伴随着金达莱摇曳的影影绰绰,流过北纬38度线,流经鸭绿江弯弯的河畔,流向静默的英华山。

循着先烈的足迹,朝着梦想的方向,让我们向前,向前,向前……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