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三牛”精神:不负韶华自奋蹄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徐亚军责任编辑:王凤2021-12-03 07:04

始终如一的精神风骨

■樊伟伟

90多年来,人民军队历经硝烟战火、一路披荆斩棘。可以说,“三牛”精神是我军始终如一的精神风骨,制胜未来战争更需要广大官兵发扬“三牛”精神,从中汲取胜战力量。

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不变宗旨。抗洪抢险,官兵们在滔天巨浪中挺身上前,用宽厚的身躯封堵决口;抗震救灾,官兵们在残垣断壁中艰难搜索,冒着危险拯救生命;反恐维稳,官兵们在生死考验中恪尽职守,用忠诚无畏守护平安……在每一次生与死的考验面前,人民子弟兵的答案清晰如一:为了人民,不顾一切;服务人民,奉献一切。

创新发展是人民军队的前进姿态。无论是“支部建在连上”“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等政治制度上的奠基,还是“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等科技领域的开拓;无论是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血战独树镇等战役战术上的创新,还是游击战、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等战法打法上的创造……人民军队走过的每一步,无不闪烁着创新的智慧、激荡着发展的动能。

艰苦奋斗是人民军队的作风本色。从井冈山的“红米饭、南瓜汤”到长征路上“啃树皮、嚼草根”;从延安时期“住窑洞、开荒山”到抗日战争时期的“小米加步枪”;从志愿军战士“一把炒面一把雪”到戍边将士“战风雪、斗严寒”……人民军队的历史长卷,凝结着艰苦奋斗的基因和传承,磨砺着每名官兵的身躯和灵魂。

现在,人民军队正沿着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奋力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迫切要求部队各级弘扬“三牛”精神,把练兵备战往深里抓,把各项工作往前面赶。广大官兵要像“孺子牛”那样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深化军民鱼水情,坚决担起为人民扛枪、为人民打仗的神圣职责,切实做人民信赖和拥护的子弟兵;像“拓荒牛”那样迎难而上、砥砺奋进,自觉把能打仗、打胜仗作为推动部队创新发展的逻辑起点,紧跟战争形态之变、科技发展之变、时代演进之变,加强知识更新、战法创新和技术革新,在创新创造中赢得发展优势、抢占制胜先机;像“老黄牛”那样不畏艰苦,从难从严开展实战化训练,主动到艰苦环境中摸爬滚打,在基层一线加钢淬火,把苦干实干作为追求,在强军征途上辛勤耕耘、砥砺奋进。

(作者单位:91208部队)

《千年土地翻了身》

“三牛”精神砺征程

■窦道琴

巴金在散文《灯》中说:“我们不是只靠吃米活着。”古往今来,“胜负之征,精神先见”。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拥有绵延不衰的发展动力,才能照亮坚毅前行的漫漫征程。

几千年农耕社会历程,让牛融入了中国先民的日常生活,牛文化随之浸润于中华民族的血液。忠厚勤恳、拼命向前、吃苦耐劳等精神,成为我们这个民族一种品格缩影和精神礼赞。而五千年华夏文明史,牛精神集中体现到一个组织、一个集体上的,唯有中国共产党。“三牛”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的根本宗旨、不竭动力和政治本色,回答了我们党的事业不断兴旺发达的基因密码。

历史川流不息,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征衣未解再跨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尤须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大力发扬“三牛”精神,勇于知重负重、敢于攻坚克难、永远艰苦奋斗。

一心俯首当孺子牛,牢记根本宗旨不动摇。“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新的赶考路上,为老百姓谋幸福的道路很长很艰辛,需要每名党员争当为民服务孺子牛。要常思“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的深刻意蕴,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切工作都努力做到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做到坚持不懈、两袖清风,以宵衣旰食、殚精竭虑的奋斗姿态守好人民的心。

一路闯关当拓荒牛,锐意创新进取不止步。“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呼唤创新精神,党员干部要争当创新发展拓荒牛。我们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勇攀高峰的闯劲,以强烈的问题意识牵引创新思维能力提升;以时不我待的忧患意识强化学习,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锤炼改革创新本领;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努力想新办法、找新出路、创新经验,以思想的新飞跃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一生奉献当老黄牛,甘于担当吃苦不畏难。“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创业维艰,奋斗以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非朝夕之事、轻松之途,须下恒久之功,要求每名党员争当艰苦奋斗老黄牛。要继续发扬革命先辈筚路蓝缕、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可贵品格,以恪尽职守、攻坚克难的奋斗姿态,栉风沐雨、勇毅前行,推动党和人民伟大事业不断前进。

“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回首过往的奋斗路,“三牛”精神是我们党砥砺奋进、创造历史的精神动力;眺望前方的奋进路,“三牛”精神同样是我们披荆斩棘、创造未来的精神力量。关山初度尘未洗,无需扬鞭再奋蹄。让我们进一步发扬“三牛”精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开拓奋进,再创辉煌。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