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校“大思政”:带给学员们耳目一新、直击灵魂的学习体验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雷 彬责任编辑:乌铭琪2022-05-23 10:27

让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濮端华

习主席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主席深刻指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新修订的《军队院校教育条例(试行)》强调,要推进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注重各类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贯彻习主席重要指示精神,我们必须深入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全面提升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质效。

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人才培养是育才与育人相统一的过程。寓价值引领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前,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两张皮”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我们在一如既往抓好思政课程建设的同时,要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认真研究各学科专业课程的特点规律,既确保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全面性,又善于科学发掘非思政类课程的思政元素,让课程思政“如盐在水”,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融合,实现价值塑造与知识传授、能力培育同频共振。要让每一名教员都担好育人职责,既教书又育人,使学员在专业能力上有提升、思想情感上有触动、品德修养上有进步、理想信念上有烙印。

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有机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两种形态。思政课程旗帜鲜明对学员进行直接、明确、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教育特征明显,主渠道作用突出,但也有其时空上的局限性。课程思政充分发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以融入式、嵌入式、渗透式的隐性教育,对学员进行思想与价值引领,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是显性教育的重要补充,是当前需要深入挖掘的重要力量资源。要把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有机统一起来,积极适应新时代军校学员的思想行为特点规律,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完善教育表达,强化体系设计,发挥好教员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切实推动构建同向同行、协同发力的课程育人体系,形成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心同向的全方位“大思政”育人格局。

坚持立德树人和为战育人耦合增效。军事人才培养,是最艰巨的战争准备。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明确标定“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为战育人”这个核心指向,深刻指明了新时代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建设的出发点、落脚点和着力点。全面加强军队院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建设,就要突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牢为战育人核心指向,将政治建军要求和备战打仗需求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各领域,通过坚持不懈地铸魂育人、教育引导、价值引领,强化学员精武强能、为战胜战的思想和行动自觉;就要着眼培养“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深度挖掘提炼学科专业课程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增加教学内容的军味、战味、兵味,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推动立德树人、为战育人耦合增效。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