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人武部帮助村民发展山地特色农业

来源:中国国防报 作者:孙 胜 杨 涛 责任编辑:乌铭琪 2025-10-10 08:01:25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人武部帮助村民发展山地特色农业——

杂粮里的致富经

■孙 胜 中国国防报特约通讯员 杨 涛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人武部组织民兵帮助村民收割藜麦。张富哲摄

金秋时节,黄土高原的风裹挟着丰收的气息,轻柔地掠过山坳。在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复兴乡上汉村,连片的糜子地如同金色长毯,村民们挎着竹篮、握着镰刀,弯腰收割的身影此起彼伏。不远处的晒谷场上,绿豆、红豆、糜子、谷子按品类堆成小山,几位村民手持木耙来回翻动,秋阳下的场景满是热闹与喜悦。

“多亏了人武部帮扶,守着自家地,能照顾家人,收入还稳,心里踏实多了!”蹲在田边,村民汉志军捧着刚脱粒的谷子感慨地说。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汉村村民,汉志军曾因田地收成不稳,萌生外出打工的念头,但考虑到老人孩子没人照顾,最终还是选择留守。如今,他家的地全部改种杂粮,亩产提高三成多,年收入也翻了一番。

上汉村地处黄土高原丘陵地带,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土壤富含钾元素,本是糜子、谷子、绿豆、藜麦等杂粮的“优生区”。但过去村民习惯分散种植、自种自食,既缺乏规模,也卖不上价钱,特色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开发。

转变始于2022年。这一年,平川区人武部主动对接上汉村,将“帮扶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主要方向,组建专项帮扶小组多次进村调研,结合村庄实际制定方案,从种子品种、种植技术、拓展销路等多环节发力,打出精准帮扶“组合拳”,将特色资源转化为增收优势。

该人武部协调市区两级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逐地块测土,筛选出适宜种植的“陇糜10号”等优质杂粮品种。为帮助村民掌握科学种植方法,他们联合专家举办多期农技培训班,从选种、播种到病虫害防治,手把手进行教学。培训结束后,他们还为每位村民发放“技术联系卡”,确保村民在遇到问题时能随时咨询。

针对部分坡地灌溉不便的问题,人武部协调资金,修建两处蓄水池,并沿田埂铺设3000余米灌溉管道,将水源引到地头。“过去遇到天旱,得靠挑水灌溉,一天跑十几趟也浇不了几亩地。”村民汉学文指着管道说,“现在只要打开阀门就能浇水,省时省力,杂粮的长势也好多了。”

“光种得好不够,还得卖出去,卖上好价钱。”为打通销路,该人武部双管齐下。一方面,他们主动联系白银市区商超、农产品加工企业,成功与5家单位签订种植协议,明确收购品种、数量和价格,确保村民“种有所销”;另一方面,协调本地电商服务平台,邀请专业运营团队上门指导,借助平台的“助农专区”流量扶持,让“上汉杂粮”走进更多消费者的视野。去年秋收后,通过电商平台售出的杂粮占总产量的三成。

如今,上汉村杂粮种植面积从最初的200余亩扩大到600余亩,带动32户村民实现稳定增收。村党支部书记陈利光站在晒谷场上,看着堆积如山的粮堆,信心满满地说:“我们计划明年筹建杂粮加工车间,开展脱皮、磨粉等深加工,延伸产业链,让杂粮成为我们村可持续的致富产业。”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