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汝南县民兵积极投身生态保护——
湿地深处的“护鸭哨”
■张 锟 李红军
民兵在宿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巡逻。张 萌摄
秋雨过后,河南省汝南县宿鸭湖湿地泛起薄雾。
一大早,一队民兵分为6组,走进湿地深处,开始一天的巡逻工作。
宿鸭湖是亚洲面积最大的平原人工水库,珍稀动物众多,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9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39种。
2001年5月,宿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成立,汝南县军地在全县退役军人中遴选组建民兵排,担负在保护区执守巡逻任务,不少退役军人主动报名。该县民兵应急连连长、退役军人霍永俊接过队长袖标时郑重说道:“守护好湿地生态,就是守护好我们的家园!”此后20余年来,一茬茬民兵接力守护这片湿地。
宿鸭湖湿地面积167平方公里,横跨9个乡镇。夏日里,民兵队员在齐腰深的芦苇荡中排查,汗水浸透衣服;寒冬时,他们踏冰监测鸟类,手指脚趾冻得生疼。平均每天30公里的巡护路,民兵队员用脚步丈量使命。
“老乡,这些鸟是湿地的‘贵客’,可不能惊扰!”湖边,民兵徐家富正给村民们进行普法宣传。周边村民有捕鸟的旧习,民兵队员定期进村入户宣讲,既讲清湿地保护法的规定,又引导村民发展“观鸟”经济。如今,不少村民端起了“生态饭碗”,守护湿地生态成了大家的共识。
一年春季,民兵杨鹏在鸬鹚岛巡逻时发现,几只“小野鸭”与众不同,经专家鉴定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头潜鸭。“宿鸭湖首次记录到青头潜鸭繁殖种群!”保护区专家难掩激动。随即,民兵排在有关部门指导下制定巡逻保护方案——划定核心保护区,设立“护鸭哨”;安装10套红外监测设备,调整巡逻路线,避免打扰鸭群活动……如今,这些珍稀水鸟已在湿地安家,成为“珍禽王国”里耀眼的“明星”。
去年底,民兵队员巡逻途中发现了一只翅膀受伤的白天鹅,立刻向值班室报告。曾在部队担任卫生员的民兵安源背着急救箱徒步3公里赶到现场,为白天鹅清创包扎。经过两周的精心照料,白天鹅重回蓝天。
每年春季,民兵队员都会配合林业部门开展生态“立体修复”工作——在浅水区栽植芦苇净化水质,在消落带种植杉树固土护坡,在湿地补种沉水植物提升含氧量。
黄昏时分,巡逻小组成员陆续返回驻地,大家顾不上休息,立即召开“碰头会”,汇总巡逻情况、填写工作日志、布置第二天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