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挡”是走;“二挡”是小颠,嗒嗒嗒地小跑;“三挡”是大颠;“四挡”是策马奔腾,全速前进;“五挡”是什么?这个你很难猜到吧。
在新疆军区某边防团官兵眼中,他们的“五挡”玩起了高科技——无人机巡防。就在前不久,这个团的边防连官兵操纵无人机再次踏上了巡边征程。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他们的小分队里多了一位新伙伴——某军工企业区域经理任强。
参加完第九届中国国际军警装备博览会,任强就马不停蹄地回到新疆。之所以参与这次巡边,他是想亲眼看看无人机在高海拔、恶劣环境下的巡边效果。无人机用得好不好?官兵有哪些反馈意见?无人机还有哪些改进空间?这些,都是任强一直牵挂的大事。
挂起“五挡”,开启巡边的“飞行模式”
寒冬的阿克库姆沙漠,一架四旋翼无人机腾空而起,巡瞰边境。随着一幅幅清晰的图像回传控制端,任强欣慰地笑了。
看着眼前的场景,任强思绪万千,脑海里回想起两年前的一幕。那是任强第一次跟随官兵巡边,那次刻骨铭心的经历,让他对边防有了新的认识。
那年冬天,任强跟随边防部队踏上巡防之路,站在海拔4000多米的琼博勒达坂缓冲区上,大山连绵、冰川在望,脚下的山道蜿蜒陡峭。任强感到凛冽的寒风使劲往脖子里钻,他打量着同行的官兵,刺骨的寒气丝毫没有改变他们的意志,步子迈得还是那么坚定有力。
任强吃力地跟着队伍前进,眼前突遇一段险路,队伍停了下来。边防战士们熟练地用绳子把彼此串联起来,弓着身子、降低重心,互相拉拽着向上爬。任强问身旁的战士:“这么险的山,一定要上去吗?”“上面就是中国的边界,不上去就是对祖国不负责任。”这位战士坚定地回答。
看着官兵们艰难攀爬的身影,任强在想:“如果能有一架无人机飞上去侦察边防情况,官兵就不用冒这样的危险了。”
返回营地,任强把这个想法向边防部队领导提了出来。领导听完任强的想法后,喜悦的同时也提出了内心的忧虑。
原来,无人机巡防这件事,之前也有人提过。高原巡边对无人机性能要求很高,不少企业因为改装成本高等问题无奈地选择放弃。“官兵们连天堑都敢上,军工人岂能退缩?”任强当即决定把研发团队拉上高原,对不同型号无人机进行高原试验。
某边防连的操场上,任强把各种型号的无人机一字摆开,逐个试飞。没过一会,问题接踵而至——高原电量消耗过快、回传画面受到干扰出现失真现象……上了高原的无人机明显“水土不服”,看到官兵脸上失望的表情,任强心里不是滋味。
“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不放弃,问题总会解决的。” 试飞结束后,任强马不停蹄地赶回单位,一边向单位技术部门求助,一边梳理试飞中出现的问题。
单位很快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和任强一起去边防采集参数、进行改装试验。翻达坂、越冰河……他们到数十个边防连进行试飞,几个月下来几乎跑遍了整个北疆。可是这些边防连采集的数据都有出入,加之受低温、大风的影响,改装试验陷入停滞状态,他们意识到需要到不同海拔、不同环境下进一步试飞才行。
“冰窟哨所”可可托海边防连,最低气温达到零下50多摄氏度。任强带着技术人员按照操作流程启动无人机,相应的指示灯亮了起来,弹射架中控、无人机地面站主电脑、实时图传接收显示器均显示正常。
“停!”任强上前检查,他发现车载发射架扬起了,稳定架却一动没动,原来是设备被冻住了,必须拆卸下来加热。技术员周思彤面对复杂精密的设备,赤裸着双手展开拆卸,严寒中手被冻僵了。设备拆卸下来后,他又发现没地方加热,索性把电池和零件放进衣服里,抱着一块块冰冷的“铁疙瘩”暖了半个小时,设备才恢复正常,并顺利完成了低温条件下的数据采集。
边防路险是出了名的,无人机团队往返于各个边防连测试记录飞行数据,除了面对飞行时的故障和困难,还要面对各种意外事件的发生。在一次返回连队的路上,司机驾驶车辆在下坡急转弯时,指挥车刹车失灵,翻下山沟,车上工作人员全部失联。连队官兵见天色已暗,试验人员却久久未归,立即出动车辆展开搜救,直到半夜才在路边沟壑里发现了面目全非的指挥车。
“这样惊险的情况官兵比我们经历得多,不管困难再大,我们一定要完成试验,放飞无人机。”经历了生死考验,任强更加明白,岁月静好不是上天的馈赠,而是有人在负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