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萍乡军分区助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

来源:中国国防报 作者:胡南 李勤 郭冬明 责任编辑:乌铭琪 2023-09-25 10:22:42

江西省萍乡军分区助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

将军故里展新颜

■胡  南  李  勤  中国国防报记者  郭冬明

“你爬冰卧雪,吃尽世间苦,你出生入死,落下浑身伤。这普天之下稀奇古怪样样有,古往今来谁见将军要把农民当……”夜幕降临,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沿背村“百姓大宣讲”活动现场,一场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采茶戏《将军还乡》拉开帷幕。这出戏讲述的是开国少将甘祖昌的传奇人生——

村民表演采茶戏《将军还乡》。黄晓军摄

1957年,52岁的甘祖昌主动要求解甲归田,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开始了他的“农民生涯”。几十年里,他带领乡亲们战天斗地、治穷扶贫,修水库、建电站、架桥梁、兴农业,造福一方百姓。

英雄精神炳千秋,今朝承志助兴国。如今,甘祖昌将军的事迹已在萍乡市广为流传。为传承英雄精神,江西省萍乡军分区在助力革命老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后,组织官兵为乡村振兴接续奋战,在赣西小城探索出一条村庄美、村民富、民风淳的乡村振兴新路,让将军故里焕发新颜。

江西省莲花县坊楼镇洋桥村的稻田画。贺治斌摄

敢想敢干,兵支书乡村振兴立潮头

秋日的阳光洒在赣湘边界的一座小山村,萍乡市芦溪县水山村兵支书胡小花正在走街串户,了解民意,熟悉村情。提起胡小花,村民们都赞不绝口:“我们的书记是80后,有思想、办法多,是个顶好的干部!”

“刚上任的时候,有老乡批评我,说我不了解社会、不懂农村。当时我很气馁。甘祖昌将军的事迹给了我很大鼓舞。虽然脱下军装,但我要继续保持和发扬军人作风,当好乡村振兴‘排头兵’。”2018年底,萍乡军地以人才振兴赋能乡村振兴,面向全市招录退役军人担任村支书。胡小花就是首批兵支书中的一员。

“起初不知从何下手,多亏了军分区组织的兵支书培训班,让我摸清了路子。”胡小花说。为帮助兵支书尽快打开局面,推动村级各项工作开好局、起好步,萍乡军分区紧紧围绕当前乡村振兴工作的新形势与新任务,联合萍乡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在普遍培训基础上,改变以往单一性理论教学模式,创新开展新任兵支书跟岗实训,不仅安排乡镇领导班子成员、老支书与兵支书结对帮带,还遴选优秀专武干部担任重点帮扶村第一书记助理,协助兵支书开展工作。

在军分区帮带下,胡小花结合部队经验,创新探索出“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通过入股分红形式,带领党员群众成立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推出茶油、烟笋、腊肉、生姜等一系列农副产品,加强绿色农业品牌建设,还定期邀请农业专家对村民进行培训授课,现场教授种植经验,带领村民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为拓宽人才来源渠道,萍乡军分区携手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在乡村一线建立退役军人人才工作站,招考选聘135名优秀退役军人,培育了一批优秀的“领头雁”,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退役军人敢想敢干,他们以钢铁般的意志、火热的情怀,在乡村振兴中勇立潮头。”萍乡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龙军介绍,他们坚持对选聘进站的退役军人统一开展乡村振兴技能培训,纳入村级后备干部,试用期满后,表现优秀的后备干部经镇街道党(工)委研究后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

大学生退役士兵文德林4年前考录进站,一年后被派到湘东区麻山镇幸福村任职。3年来,在文德林和村委一班人带领下,幸福村初步实现了特色农业“独角戏”到“大合唱”、村容村貌“脏乱差”到“美亮新”、文化生活“单一化”到“多样式”、村民“站着看”到“争着干”四大转变。

不仅是幸福村,从人才工作站“毕业”的退役军人,在芦溪县水山村、上栗县落星村、莲花县梅州村等多村,凭着过硬的素质和敬业精神,在平凡岗位上诠释着老兵的使命与担当。村民不禁感慨:“这下,村里有了带不走的工作队咯!”

产业“加持”,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仲夏时节,萍乡市湘东区麻山镇麻山村的七彩葡萄种植园内,一串串黑珍珠般的葡萄挂满枝头,弥漫着浓郁的果香。四面八方的游客纷至沓来,他们拿起剪刀,体验采摘的乐趣,果园里不时传来欢声笑语。

游客在七彩葡萄种植园内采摘葡萄。彭  亮摄

40多年前,陈芝莲从外乡嫁到麻山村时,村里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如今,这里交通便利、四通八达。近年来,湘东区人武部与麻山村党支部想方设法带领村民发展城郊农业和乡村旅游业。为提高经济效益,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湘东区人武部围绕“村里有什么、百姓会什么、市场要什么、发展缺什么”等方面进行调研,找准麻山村“农旅结合”发展定位,确定市场牵引、优势先行、文化引流、内外兼修的发展思路,提出探索集旅游休闲、果蔬采摘等项目为一体的经济发展路子,将生态旅游与农业、商业有机融合。

在湘东区人武部与麻山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村民们在地里种上了草莓、葡萄、花卉等高效经济作物。麻山村也渐渐成为萍乡的“果篮子”和“后花园”。“有了这些果园,来这里游玩的客人越来越多。”麻山村村支书刘圣祥告诉记者,麻山村距离萍乡市核心旅游区有段距离,走大众旅游路线没有优势,反倒是农旅结合的小众旅游路线更具特色。如今,蔬果采摘、休闲农家乐等数个生态旅游项目相继在麻山村落地开花。

记者走进该村一处农家乐庄园,院内已停着六七辆私家车。“这里风景优美,可以垂钓、采摘,还能品尝地道的农家菜,是个休闲放松的好地方。”驱车10多公里来麻山村游玩的市民吴根平说。

如今,全村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2300余亩,农家乐餐馆30余家。2022年,全村产值超亿元,人均收入2万元。经济发展了,好事也接踵而来。今年6月,麻山村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近期又被文化和旅游部列入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做梦也没想到,这日子过着过着,就成了风景。”陈芝莲说。

今年,萍乡军分区还把目光聚焦到产业链上。他们积极搭建“消费扶贫”平台,建立广阔畅通的市场通道,通过定向采购、“以买代帮”等形式,联合单位、企业开展消费助农活动,为农户解决滞销难题,实现村企合作共赢。为解决农产品营销人才短缺问题,萍乡军分区还组织退役军人工作站人员参加直播带货的培训,多方拓宽营销渠道,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

“当年,甘将军带领乡亲们广挖地下水道为农田开沟排水,提高了粮食的亩产量。如今,我们全力帮村民解决销售渠道,充实他们的钱袋子。”萍乡军分区战建处处长王振宇说,“我们虽不是销售专家,但可以利用军地优势、协调专家授课,带领乡亲们走向富裕。”

兵支书胡小花给村民讲解水稻种植要领。左  磊摄

产业兴旺百业荣。近年来,萍乡军分区紧紧牵住产业振兴这一“牛鼻子”,一村一策找准发展优势,“量村定制”发展特色产业:芦溪百里桃园、湘东杨梅基地、安源葡萄采摘、莲花万里荷花……乡村振兴有了产业“加持”,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依“数”治村,绘出文明宜居“新画卷”

“你家的电饭煲修好了吗?”

“修好了,快着咧!”

走进萍乡市安源区长潭村,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兴高采烈地讨论着。“以前家用电器坏了要送去镇里修,来来回回折腾一天,现在手机上点一下在线报修,人就上门服务啦!”村民文迪先开心地说。

民兵服务队帮助村民维修家电。胡  南摄

一部手机就可报修电器,足不出户就能在家就医。2022年以来,由萍乡军分区协调搭建的“帮帮数字”平台在五陂镇试点,随后在多个村镇推广。该军分区以乡村数字化建设为“金钥匙”,聚焦乡村数字经济、数字治理、数字服务等重点,通过数字赋能、技术创新驱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和转型,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同时,军分区还挑选政治可靠、训练有素、责任心强、纪律性好的民兵,根据各自特长编建民兵服务队、民兵网格员、民兵调解员等3支队伍,让当地百姓小事有人办、难事有人解、急事有人帮,足不出村就能解决许多问题。

“我们村村民居住分散,村干部难以照顾周全,时间长了容易产生矛盾。有了这个平台,村民遇到问题随时在系统上反映,民兵服务队队员挨个解决,群众满意度一下就上来了。”方便、快捷、智能,这是长潭村兵支书陶礼鹏对数字平台工程最深的体会。有了数字科技的赋能,村里的治理效率提高了不少。

“帮帮数字”平台,不仅帮助村委工作人员实现“智慧管理”,也为村民提供了更宽的消息渠道、更便捷的办事操作、更有效的沟通桥梁。

“以前去村里办事,要带什么材料都不知道,来回折腾好几趟。现在只要打开APP,网上填报就行,还能清楚地看到各种政策。”村民孙泰辉说。

“我们搭建数字平台的初衷,是想像甘祖昌将军一样造福百姓,让日常管理工作实现‘数字化’深层普及,畅通常态化服务基层渠道,让乡亲们感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萍乡军分区动员处处长邱智勇告诉记者。

数字赋能,推动乡村治理模式新转变。依“数”治村,绘出文明宜居“新画卷”。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也打通了!

(制图:扈  硕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