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工程大学通信士官学校 重庆西藏中学
“红岩”烛照成长路
■隋广亮 解放军报记者 杨明月
陆军工程大学通信士官学校“红岩雪鹰”宣传队队员与重庆西藏中学师生在军民广场合影。冯 望摄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对我们藏族班而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十分重要……”近日,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的重庆西藏中学内,一场线上理论辅导正在进行。陆军工程大学通信士官学校“红岩雪鹰”宣传队队员闵杰为藏族学生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并进行沟通交流。
“和藏族中学的学生共同学习,是我们宣传队的一项重要任务。”闵杰说,“藏族学生来到重庆接受优质教育,助力他们打好爱党爱国的思想根基,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1984年,针对西藏教育落后、人才匮乏的实际,党中央做出“在内地创建西藏学校和开办西藏班”的重大决策,开启了在内地为边疆民族地区大规模培养人才的先河。成立于1985年的重庆西藏中学,是全国首批开办的内地西藏学校之一,80%的生源来自西藏。
同在红岩精神的诞生地办学,陆军工程大学通信士官学校在西藏中学建校之初就与该校建立联系,并发挥重庆红色资源优势,选派官兵深入藏族学生中常态开展国防教育,与藏族中学共同举办专题党课、主题班会等活动。
“金珠玛米,呀咕嘟(藏语,意为‘解放军好’)!大哥哥,我被东北师范大学录取了,感谢您一直以来的帮助!”7月中旬,重庆西藏中学藏族学生普姆考上大学后,第一时间向“红岩雪鹰”宣传队队员施加荣分享喜讯。
普姆是施加荣的结对帮扶对象。“我们每名‘红岩雪鹰’宣传队队员,都至少有一个结对帮扶的藏族学生。”施加荣说,“每当他们考上大学,我们都特别开心。他们有了好的前途,西藏的未来发展就多了一分力量。”
据统计,重庆西藏中学成立39年来,99%的学生大学毕业后返回西藏工作。他们遍布各个行业领域,成为建设西藏的重要力量。
“军民千里共党恩,汉藏团结一家亲。”在重庆西藏中学,如今共有70多名军人和退役军人担任校外辅导员。两校师生共学红岩精神,厚植家国情怀,谱写出一曲军民携手、民族团结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