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军分区组织民兵"织绿大漠沙海"

来源:中国国防报 作者:王文浩 贺志国 责任编辑:李庆桐 2025-04-21 20:06:15

内蒙古赤峰军分区组织力量推进科尔沁沙地治理——

民兵织绿大漠沙海

■王文浩  中国国防报记者  贺志国

4月22日是第56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世界共建美丽家园,实现可持续发展。

山林巡护、江河清污、荒漠植树……守护祖国绿水青山,民兵和退役军人从未缺席。今天,我们把目光投向这两个群体,一同聆听他们织绿沙海、守护碧水的动人故事。

——编  者

春回大地,一场与大漠风沙的较量,在科尔沁沙地悄然展开。

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格日僧苏木科尔沁沙地治理项目区,翁牛特旗民兵扶犁开沟、弓身铺草、挥锹填沙,在连绵起伏的沙丘上,用稻草铺出整齐划一、纵横交错的草方格沙障。

“草方格沙障的主要作用是固沙涵水。把沙子固定住以后,在方格里种上梭梭、沙棘之类的灌木植物,2到3年时间,这片沙地的植被就能慢慢恢复过来。”说话间,翁牛特旗民兵连连长王康放下手中稻草,指着远处的沙漠告诉记者,“此刻,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右旗、敖汉旗等地的民兵,也都在忙碌着,同我们一道向科尔沁沙地中心发起攻势。”

赤峰境内自西向东分布着全国四大沙地中的浑善达克沙地和科尔沁沙地,是全国防沙治沙重点地区。“过去,由于农牧民过度开垦放牧,导致生态体系失衡,土地沙化严重。”赤峰军分区领导介绍,从20世纪90年代起,依托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赤峰市军地携手先后完成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551万亩,实现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逆转。

2023年,“三北”工程攻坚战全面打响。赤峰市作为内蒙古沙地歼灭战的核心“阵地”,充分发挥民兵组织纪律性强、能突击、肯吃苦的优势,以沙地分布比较集中的翁牛特旗、敖汉旗、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右旗、克什克腾旗为重点,建设民兵治沙基地,坚决打赢沙地歼灭战。

“民兵治沙基地初期规划5个部分,面积10.6万亩,计划2030年末基本完成治理。”该军分区机关某处参谋谭昌鹏介绍,其中,翁牛特旗人武部主要负责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两河流域中间地带治理区,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右旗、克什克腾旗、敖汉旗4个人武部按照“一地一案”方式分头治理,其他旗县人武部就近支援。

为让民兵尽快熟悉掌握科学治沙的方式方法,该军分区制作印发民兵工作手册,对草方格沙障铺设、灌木植物种植、后期维护管护等内容进行详细标注,还邀请有经验的治沙民兵开展现地培训。

“你看,稻草的使用很有讲究,捆扎之前要洒水浸润,提高它的柔韧性,还要切割成约50公分长的小段,这样扎制时不易折断……”在阿鲁科尔沁旗赛罕塔拉苏木科尔沁沙地治理项目区,有了工作手册的帮助,刚入队不久的民兵刘金鹏说起草方格沙障铺设要点头头是道。

“常言道‘三分造七分管’,后续工作跟不上,也可能功亏一篑。”该军分区领导介绍,他们还定期组织民兵联合巡护队开展防火巡逻等活动,并依托乌兰牧骑民兵排下乡演出等时机加强生态保护宣传。去年以来,各旗县民兵有效处置火情10余起,开展义务宣传30余次。

截至目前,该市民兵治沙基地完成草方格沙障铺设1700余亩,种植植株近300亩。“下一步,我们将借助科技和机械力量提高治理效率,做好新技术、新设备推广应用,扩大机械作业覆盖面,加快推进防沙治沙各项工作任务。”该军分区领导说。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