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者说
一餐热饭暖兵心
■31681部队副部队长 郭海龙
上个月,我接到酒泉市西大街小学的通知,孩子被顺利录取到该校就读。作为一名常年在外驻训的酒泉籍军人,孩子上学问题得以解决,我觉得安心也暖心。
这些年,家乡酒泉市给予军人的优待,我都记得。2020年5月,我带队参加野外训练,因部队连续机动,官兵几天没吃上热乎饭。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我与酒泉军分区取得联系,没想到部队刚到达酒泉高速服务区,就看到“酒泉拥军联盟”成员单位工作人员带着保温箱在等我们,无偿为官兵提供午餐。官兵对“糊锅”“春晖包子”等酒泉地方特色菜赞不绝口,也把酒泉爱军崇军的热情铭记于心。
去年元旦刚过,酒泉市军地联合将我的立功喜报送到家中。一路敲锣打鼓,好不热闹,孩子在视频中和我讲起当时的场景,兴奋不已。
平时我和家人聚少离多,喜报是我给家人最好的礼物。喜报送进家门,是军地对我们军人军属的重视关爱,激励着我们珍视荣誉,也激发了更多酒泉适龄青年参军报国的热情。
六支小队齐拥军
■酒泉市肃州区“老妈妈”拥军服务队队长 李金香
我们“老妈妈”拥军服务队成立于1969年,至今已走过了54个年头。
从2013年起,我们开展“驻地有个家、情系老妈妈,部队认个娃、母爱暖兵心”双拥活动,开展结对认亲11批次240余人。2016年,该项活动被评为全国“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前两年疫情期间,社区有几位军嫂在一线担负防控任务,丈夫又回不了家,孩子没人照顾。我们“老妈妈”拥军服务队队员就把孩子接到自己家中照料,还给他们辅导作业。
这件事启示我们,拥军服务的模式和范围还有拓展的空间。于是在原有拥军服务队的基础上,我们又组建了“党员先锋服务队”“退役军人服务队”和“文化宣传服务队”等6支小队。我们的队伍愈加壮大,服务对象扩大到退役军人和军属。
这些年,国家的拥军政策越来越好,酒泉市的拥军氛围也越来越浓厚。如今,有20余个群众性拥军优属社会组织活跃在酒泉,社会拥军实践遍地开花。
军地时评
双拥贵在“双轮驱动”
■朱永裁
酒泉是古代飞天的故乡,现代航天的摇篮,自汉武帝“列四郡、据两关”以来,这座位于甘肃、新疆、青海、内蒙古交界处的千年古城,就承担着固防御边的使命。近年来,酒泉市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为目标,以保障部队需求为牵引,政策扶持与社会拥军叠加发力,探索走出了一条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一体推进、拥军优属与拥政爱民“双向奔赴”的新时代双拥之路。
党委政府应当领跑,着眼服务保障国家大战略,把双拥工作作为稳军心、聚兵心、暖民心的“一把手”工程。近年来,双拥工作被纳入地方政府重点工作安排、纳入党委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各级领导干部坚持做到重要事项亲自研究部署,重要工作亲自检查指导,重要问题亲自推动解决,凝聚起军地联动、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
通过制度机制保障,为部队能打仗、打胜仗提供有力支持。通过建立常态化军地共建联席会议机制,在“送科技”“送专长”“送绝活”中立起满足“打仗所需、演训所缺、官兵所盼”的鲜明导向,整合惠军资源,创新推出个性化、便捷化、科技化服务,做到对部队需求优先供应、优质保障。
构筑社会化拥军体系,把官兵最关心的家属工作安置好、最牵挂的子女上学问题解决好、最忧虑的转业岗位协调好。让“军人依法优先”标识遍布大街小巷,真正让军人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心关爱,使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
双拥工作贵在坚持、难在经常,需要政府、社会“双轮驱动”。坚持推进双拥阵地建设规范化、国防教育常态化、日常宣传立体化、典型引领品牌化、荣誉激励特色化,全力支持国防建设、不遗余力办好实事、用心用情温暖兵心,凝聚强国强军的奋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