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双拥人笔谈丨党建引领双拥 双拥促进发展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格桑罗布 牛彦之 廖发银 责任编辑:王粲 2023-07-01 10:08:36

2021年7月10日,军地周刊刊发西藏双拥工作报道

2021年6月26日,军地周刊刊发甘肃双拥工作报道

2021年12月11日,军地周刊刊发山东双拥工作报道

今年初,陆军某部官兵收到来自驻地双拥办的特别礼物——“拥军一卡通”,官兵可持卡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更加方便快捷。韩强 摄

新时代双拥人笔谈

今天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纪念日。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倡导的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双拥光荣传统历岁月沧桑而不变,经时代变革而弥坚,始终保持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创建活动自1991年开展以来,已经进行了11轮命名表彰。为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军地周刊今起陆续刊发军地双拥系统、群工系统工作人员对创建经验的介绍、对发展前景的展望,以及结合创新实践对新时代双拥工作特点规律的梳理总结。

边境工作有顾问  乡村党建有指导

联建党组织遍布雪域高原

■西藏自治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格桑罗布

西藏平均海拔4500米,因高寒缺氧,被称为“生命禁区”。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广大军民在这片热土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今年是建党102周年、西藏和平解放72周年,盘点西藏双拥工作,我们满怀豪情与信心,同时感到肩头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西藏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特殊的边疆民族地区,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自1951年和平解放以来,西藏一直有着拥军优属和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军民之间结下了血肉相连的深厚情谊,谱写出一曲曲“洗衣歌”等军民团结的动人乐章,上演了一幕幕“赶着牦牛支前忙”的动人场景。

进入新时代以来,西藏干部群众不遗余力、全力以赴支持驻藏部队和国防建设,涌现出一批双拥模范城(县)和双拥模范代表。札达县底雅乡底雅村党支部书记次仁罗布定期组织护边员、民兵配合部队执行守卡、巡逻等任务,获评全国“最美拥军人物”;亚东县达吉、次仁曲珍、普赤3位藏族拥军阿妈,坚持给6个海拔4500米以上的边防哨所送菜送信,事迹闻名全国,赢得了广大军民敬重。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坚持向战为战,全力支持驻藏部队建设,支持部队营房改造、民兵训练基地运行维护、边防公路建设,解决驻军部队用地1.9万余亩,改造修建边防公路2000余公里。自治区党委、政府聚焦“前线”,紧盯“前沿”,专注“前哨”,建强自治区、地市、县区三级拥军支前队伍,完善拥军支前潜力数据库,建立拥军支前应急响应机制,提升应急处突和备战打仗保障能力,完成驻藏部队提出的39项任务需求。

驻藏部队继承和发扬人民军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开展捐资助学,协调资金支持定点帮扶村发展经济,大力开展消费帮扶行动。与地方密切合作,建立军地联合护边巡边队伍550余支,军地联建1750个基层党组织,推荐500余名连队政治指导员担任村党建指导员、400余名村党支部书记担任连队党支部边境工作顾问。

边境工作有顾问,乡村党建有指导。这是西藏双拥工作始终坚持党的统一领导的具体体现,也是西藏双拥工作坚决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高标准做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为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的生动见证。

打造“党建共同体”  画好“军地同心圆”

“双拥+”特色品牌竞相发力

■甘肃省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牛彦之

地处黄河上游的甘肃省,东西绵延1600多公里,作为丝绸之路的黄金驿站,历来是屯军、固边的重点地区,同时也是双拥运动的发祥地之一,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深植人心、底蕴深厚、基础牢固。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省坚持把双拥工作作为看齐追随、服务大局的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双拥+”特色品牌竞相发力,双拥成果鼓舞人心。

甘肃军地坚持把党建引领、机制创新作为新时代双拥工作的重要引擎,努力开创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建设新局面。省会城市兰州市积极探索军民协同共建基层党支部,先行先试拥军支前协同机制,加快构建从市到村的四级多点共建体系,在打造“党建共同体”、画好“军地同心圆”上持续用力。

党建引领下的双拥共建,主动融入国家重大战略。酒泉市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积极支持国防基础设施建设,酒航铁路、肃航高速相继通车,筹资支持东风革命烈士陵园“英名墙”工程建设。张掖市军供站通过实施设施改造、设备更新、应急保障、流程再造、科技强站等工程, 形成一体指挥、精准联动、全域保障的良好格局。

党建引领下的双拥共建,关爱基层,聚焦民生。全省努力解决好部队官兵普遍关切的后路、后院、后代“三后”问题,形成以省级20个部门优待办法为总揽、各地35个配套措施为补充的优待体系。嘉峪关市在优质教育核心区投资打造军人子女教育食宿站,推出食宿、上学接送、学习场所保障一揽子方案,年保障1.8万人次,满足了周边地市军人子女“好上学、上好学”的现实需求。

党建引领下的双拥共建,特色鲜明,亮点频出。金昌市拥军服务被纳入国家试点,定西市入选全国“城连共建”活动,平凉市建设军警民训练基地,白银市推动国防领域财政事权改革,天水市打造百里双拥文明线,庆阳市建设南梁革命纪念馆,陇南、甘南、临夏等市州探索拥军联盟、军人驿站等为军服务阵地。

驻军部队牢记习主席嘱托,大力弘扬“时代楷模”——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奋斗精神,近年来出动官兵15万人次在腾格里沙漠风沙口参与植树造林大会战、秋冬季防沙治沙活动,建成一批“国防林”“双拥林”“民兵林”。“国防生态林”所在的八步沙林场,被命名为甘肃首个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021年6月19日入选新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书记讲  书记抓  书记带

立起革命老区拥军好样子

■山东省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廖发银

山东是沂蒙精神发源地,是全国唯一以省命名的革命老区,同时又是驻军大省、兵员大省和军转安置大省。令人自豪的是,在2020年10月20日召开的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上,山东省有20个县市获得命名,16个设区市全部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这一“满堂红”引人注目、催人奋进,更增添了我们做好革命老区双拥工作的动力。

做好双拥工作,既是红色基因的传承,又是时代需求的体现。山东全省有革命烈士30.37万名、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370余万名,这是我们做好双拥工作的基础和依靠。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上下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紧紧围绕服务部队备战打仗双拥工作主线,聚焦“前线、前沿、前哨”,巩固“后路、后代、后院”,关注“所需、所想、所盼”,汇聚军地优势资源,深化双拥模范创建,助力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持续推动双拥工作走深走实。

扛起双拥政治责任,抓实双拥“书记工程”。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担任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建立健全双拥工作区域协调、成员单位专题协商、联络员工作会商和情况通报机制,高标准推进双拥工作落实。同时,将双拥工作纳入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内容,加大督导考评力度,确保双拥工作高位运行、高效落实。升级打造省级双拥全媒体新闻栏目——《山东双拥》,开办“书记话双拥”电视专栏,组织设区市和县(市、区)党委书记以身示范讲双拥、抓双拥,自觉当好拥军第一责任人,形成“书记讲、书记抓、书记带”新格局。

聚焦服务练兵备战,落实部队需求项目。近年来,通过各级地方党委议军议训,落实驻军部队提报的上百项需求,台账化解决战斗力建设重点难题,助力部队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常态开展“城舰共建”“城连共建”活动,全力服务保障以山东各地地名命名的舰艇,4个全国双拥模范城与4个边防连队结对共建。16个军供站探索开展综合服务、区域保障、应急供应等方法模式,圆满完成各项保障任务。

规范双拥模范创建,浓厚双拥工作氛围。各级党委把关定向,各地双拥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省级双拥办持续跟踪日常表现,坚持能上能下、实施分类指导,进一步规范办实事、解难题机制。强化国防宣传教育,推进国防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乡村、进军营、进网络,组织366支“革命老兵红色事迹宣讲团”进校园,对2.8万名参战老兵事迹进行抢救性挖掘,使用DNA鉴定技术为烈士寻亲。组织选树“最美拥军人物”“十佳兵妈妈、好军嫂”,推出“沂蒙新红嫂”“泰山兵妈妈”“胶东乳娘”传人等新时代拥军典型。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