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食品:思路一变办法多
■付善柱 赵晨辉 解放军报记者 钱晓虎
陆军某保障大队官兵在无人超市选取“加班套餐”。郭 盼摄
人是铁,饭是钢。按照有关政策,军队人员的日常就餐由伙食费保障,夜间执行作战、训练任务,享受夜餐补助费;不符合享受夜餐补助费条件、临时加班到零点以后的人员,可以购买加班食品。
其中,加班食品该怎么吃、如何领取和报销,是大家普遍关心的一个话题。按照《关于规范完善军队人员有关福利待遇的若干规定》,军队人员享受加班食品的重要标准是“临时加班到零点以后”和“每人每次20元的标准”。
然而,在实际运行中,受部队驻地环境、担负任务等因素影响,一些单位不同程度存在加班食品种类少、时段不好把握、报销流程复杂等现实情况。
如何真正做到让官兵福利待遇“应享尽享”?记者在调研中发现,不少部队落实加班食品这项福利政策时,结合单位实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优化保障流程,创新保障模式,不打折扣地执行规定要求,受到广大官兵好评。
只要在岗在位,就符合申领条件
天色渐暗,新疆军区某边防团一处会议室灯火通明。此刻,某股股长陈明钟正带领业务骨干攻关相关课题。作为侦察情报专业的一名骨干,来自基层连队的排长戴志杰受邀参与攻关。
不知不觉,墙上的时钟已指向12点。陈明钟摘下眼镜说:“休息10分钟。戴排长,我带你去领加班食品。”
“我也能领加班食品?”看着戴志杰一脸疑惑,陈明钟笑着解释:“当然,加班食品就是为了保障加班人员的,只要在岗在位,就符合申领条件。”
戴志杰疑惑的表情,让陈明钟想起自己当副连长时的一件往事——
那段时间,陈明钟到机关帮助工作。每每加班到午夜,大家饥肠辘辘。这时,在编的机关战友总会把领来的加班食品与他一起分享。
这种场景虽然温馨,陈明钟却不免有些失落:“同样都是加班,自己因为编制不在机关,领不上加班食品。”
一次交班会上,“在机关加班工作的临时人员能否领取加班食品”成为与会人员的讨论话题。大家一致认为:临时抽调到业务股室加班工作的基层官兵,应该与机关人员一视同仁,不能让他们累了身、饿了胃、寒了心。
“20块钱事小,官兵利益事大。既然有相关政策,就必须不打折扣地落实。”该团领导表示,《关于规范完善军队人员有关福利待遇的若干规定》实施以来,他们不断探索完善加班食品领取发放机制,确保在规定允许范围内,惠及全体加班人员。
戴志杰和陈明钟来到军营超市,挑选好加班食品,在购买凭证上分别签名,交给工作人员。随后,他们带着加班食品返回工作岗位。
加班食品体现着对加班人员的体恤关心、尊重照顾。采访调研中,该团后勤保障股股长苏继承告诉记者,考虑到当前部队任务繁重,他们结合单位实际,确保机关、基层所有符合条件的人员能够领到加班食品,保障官兵享受应得的权益。
科技力量加持,让过时领取不再难
凌晨,第82集团军某旅干事姜希结束了手头的工作。他走到机关楼内的自助售货机前,将手指轻轻放在指纹识别器上。随后,他用指尖点了几下屏幕,心仪的加班食品就轻松领取到手。
谈及加班食品领取模式的变化,姜希深有感触。以前,加班食品要到部队管理科领取,时间仅限于每日00:00~00:30。一天深夜,他虽知道可以领加班食品,但奈何手头上有工作无法脱身,便拜托战友问问能否代领。结果,部队管理科参谋明确表示,加班食品只能由本人领取。
姜希紧赶慢赶还是过了时间点。过时无法领取加班食品,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对此,该旅部队管理科科长严文标解释:规定半小时的发放和领取时限,实属无奈。科里同志白天要忙业务工作,晚上还要熬到半夜给战友们发放加班食品。“要求本人领取,是为了界定加班人员。这属于硬规定,无法变通。”严文标说。
姜希坦言:“加班,是因为任务紧迫。为了领取加班食品而打乱工作节奏,不值!”随后,该旅相继推出“提前预约”“送货上门”等加班食品发放方式。不过,因为过于繁琐、费时费力,这些办法最终没有坚持下去。
切实解决加班食品领取难的现实问题,提上该旅领导的议事日程。他们积极探索加班食品领取发放机制,在保密的前提下,引进指纹自助售卖系统。副食品采购中标单位负责更新售卖商品,部队管理科负责日常运维并及时更新人员指纹信息。
“科技力量加持,让过时领取不再难。”严文标告诉记者,指纹自助售卖系统为管理人员“松绑减负”,提高了工作质效。通过设置自助售卖系统,让加班人员可根据自身工作情况,在每日00:00~05:00之间,自主、灵活选择领取加班食品的时间。
还有的部队,官兵加班至零点后,用指纹考勤机登记,只要打卡时间和购物票据的日期吻合,财务部门就依规将夜餐补助直接随工资发放。
加班食品领取模式的创新,折射出部队与时俱进的工作思路。在落实涉及官兵切身利益的福利政策时,他们注重官兵的“用户体验”,根据“需求侧”及时调整党委机关的“供给侧”,让广大官兵轻装上阵、奋勇前行。
大家只管消费领取,报销的事由专人负责
听说营区里的24小时无人超市又来新食品了,加班至深夜的军官王龙刚准备去瞧一瞧。
按照办公楼墙上张贴的“加班食品领取流程”,王龙刚扫码并领取了一张电子购物券。随后,他进入无人超市,挑选好食品,凭券走出超市闸机,系统同步自动扣费。不一会儿,他的手机上收到“加班食品领取成功”的提示消息。
见到司务长李帅波正在超市现场查看运营状况,王龙刚随口一问:“加班食品领了,怎么报销呢?”李帅波热情答复:“大家只管消费领取,报销的事由专人负责。不过,超出20元的部分,由你个人承担。”
原来,陆军某保障大队借助科技手段,在营区内打造出一个智能化无人超市。无人系统支持账目自动记录、凭证打印汇总复查、定期统一办理结算等功能。
李帅波每月汇总超市系统记录的账目,报送机关各局室复核,经官兵所在单位领导签字确认后,最终由大队统一进行核销。这样一来,有效解决了加班食品的采购、领取、发放、报销等难题。
“因为忙,大家才加班。”王龙刚感慨道,“过去,为了报销20元加班食品费,要开票、签字,忙上加忙;现在,简化了报销流程,吃得舒心又省心。”
该大队服务保障中心主任邹晓晶告诉记者,过去,加班食品由单位或个人自行采购、报销,由于流程相对复杂,有的官兵索性不吃了。如今,通过构建智能化服务保障新机制,加班食品这一福利政策得到有效落实。无人超市还提供食品加热和免费茶水、咖啡等服务,把保障加班食品供应打造成服务部队的特色品牌。
无接触式超市在营区应运而生,折射出部队服务保障理念的转变。部队加紧练兵备战,服务保障工作也必须跟上。目前,各项涉及官兵福利待遇的政策正逐步推进和完善。比如,官兵外出办理公务可以报销打车费,加班、执勤、出车有了误餐费,配眼镜、治牙有了报销费用等。这些为相关部门更好地服务保障广大官兵提供了政策法规遵循。
采访中,一位旅领导告诉记者:只有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各项惠兵福利政策才能持续走深走实,广大官兵的归属感、幸福感、获得感才能不断增强,干事创业、备战打仗的积极性才能不断提升。
让政策温度在细节中释放
■桑林峰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
细节里见作风,细节里见服务。今天,我们讲落实政策、为兵服务,服务的质效就体现在一个个细节中。
20元的加班食品,在部队各项建设和工作中,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如何用好这20元,体现着一级党委是否用心用情,体现着领导干部是否真心爱兵,体现着部队管理是否科学精准。
一滴水里观沧海,一粒沙里看世界。有时候,我们不缺政策、不缺规定、不缺要求,缺的恰是细节之处的担当作为,缺的正是“最后一公里”的落地落实。
政策的温度要靠落实的细节来释放。服务官兵,只有上升到爱的高度,才有温度、深度和力度,才有重量、力量和能量。陆军某保障大队注重用好用活政策,让20元的加班食品成为“暖心工程”。这再次验证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心中有爱,关注细节,不搞粗枝大叶,就会有思路、有办法,就能很好地产生政策温度。
细节见证服务态度。毛泽东同志曾说:“很多人对于官兵关系、军民关系弄不好,以为是方法不对,我总告诉他们是根本态度(或根本宗旨)问题,这态度就是尊重士兵和尊重人民。”服务官兵同样如此,有真诚的态度才会有满意的效果。部队很多政策,事关官兵利益,执行起来离不开耐心细致的态度。倘若不开动脑筋,只喊口号,则什么样的问题都解决不好。
细节彰显精准意识。很多事情,上级有规定、政策有支持,但要落到实处,就不能不做到精准精确。就拿20元的加班食品来说,要让人人满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要求在细节上做到精准定位、精准服务、精准保障。
细节连着官兵的归属感、幸福感、获得感。要让官兵享受到各项惠兵政策的红利,最终体现在一个个细节上。如果有了好的政策,总是打不通“最后一公里”,让官兵体会不到温度实感,不仅影响改革效能,也不利于干事创业。因此,对各级党组织来说,树牢基层至上、士兵第一的理念,就要在细节上下足功夫,让各项政策落地见效。如此,才能温暖兵心、凝聚人心,激励官兵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到练兵备战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