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兵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新修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聚焦官兵切身利益,结合部队工作实际,对家属临时来队留住时间、车辆接送等内容作了明确规范,把依法治军与关心关爱官兵有机结合起来,在部队、官兵、家庭之间架起桥梁,传递出军营大家庭的温暖,有效增强了官兵荣誉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新修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第二百三十九条规定:军人休假、家属临时来队和家属遇有疾病等情况时,所在单位可以安排车辆到单位驻地的车站、码头、机场、医院接送。
■关于接待临时来队军人亲属,新修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军人直系亲属来队通常在部队招待所或者家属临时来队住房留住,配偶以及未成年子女来队每年累计留住时间通常不超过45日。
第81集团军某旅贯彻新条令要求提升服务水平——
官兵用车有了保障机制
■姜正旺 陈袁灏
镜 头
夏日的一个傍晚,大雨如注,第81集团军某旅车场值班室电话突然响起。
“家属院3号楼,一名来队家属突发剧烈腹痛,请求出车!”听筒中传来军医刘海翔急促的声音。值班驾驶员、二级上士王熙核实信息后,按照相关规定立即驾驶医疗保障车前往家属楼。
家属楼前,刘海翔搀扶着突发疾病的来队家属已在等候。王熙赶到后发现,这名家属脸色苍白、浑身发抖。“疑似急性阑尾炎,立即送往中心医院!”刘海翔小心翼翼地扶着这名患病家属登车后,王熙驾驶医疗保障车快速赶往目的地。由于送医及时,患病家属成功脱险。
该旅医疗保障车出勤。作者提供
该旅保障部领导介绍,新条令施行后,他们不仅组织本部门工作人员逐条认真学习,还专门梳理出保障方面的新规定。为确保新条令落到实处,他们多次组织调研和集体座谈,发现不少官兵对新条令中“军人休假、家属临时来队和家属遇有疾病等情况时,所在单位可以安排车辆到单位驻地的车站、码头、机场、医院接送”的规定很关注。
为此,该旅保障部在旅党委指导下,研究制订“官兵用车保障机制”,将“军人休假离队、归队接送”“家属临时来队接送”“家属突发疾病送医”“其他特殊紧急情况”4类情形明确纳入保障范围。需要车辆保障时,官兵可以通过该旅信息化平台提前提交用车申请,说明事由、时间、地点等信息,保障部值班领导线上快速审批后,车场值班室将按约定时间调派车辆和驾驶员。遇有官兵家属突发疾病等特殊情况,车场值班室可直接启动“先处置后补签”程序紧急派车,确保官兵及家属的应急保障需求得到及时响应。
不久前,二级上士孙恒的妻子带着年幼的女儿,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来队探亲,列车到达驻地火车站时已是深夜。当她拖着行李、抱着孩子走出车站时,一眼就看到一名驾驶员举着写有“孙恒家属”字样的牌子等候在车前。接过行李,这名驾驶员热情地将母女俩迎上车,一路将她们送到营区家属院。
“一出站就看到你的战友在等着我们,感觉心里特别温暖。”见到孙恒后,妻子说。
该旅保障部一名干部介绍,部队野外驻训期间,由于驻训点位偏远,官兵休假离队或归队较为不便。为此,每逢驻训期间官兵集中离队或归队日,该旅都会专门安排车辆作为“摆渡车”,在驻训点最近的火车站、机场定时定点接送官兵。
刚刚结束休假返回驻训点的该旅干部李海对此深有感触:“归队前,营里就找我统计了火车到站时间。我和同时段到站的战友们一出站就坐上了旅里派来的‘摆渡车’,省时省力又省心。大家都为单位的务实暖心之举点赞!”
亲 历
留住时间变长 孩子和我更亲
■武警重庆总队执勤第一支队干部 李 殷
绘图:刘延源
山城傍晚,热浪中蝉鸣阵阵。操场上,我陪着孩子跑步,尽管汗水挂满额头,我们的脸上却洋溢着幸福笑容。
驻地远离家乡,这些年,我与孩子一起生活的时间很少,聚少离多是常态,我参加家长会、亲子运动会的次数更是少之又少。平时打电话,孩子也总埋怨我缺席了他的成长。
为了弥补遗憾,我曾让孩子暑期来营团聚。然而,按照过去的规定,军人直系亲属来队,每年留住时间不超过10天。这让我们即使相聚,也十分短暂。
新修订的共同条令施行后,关于“接待临时来队军人亲属”有了新规定:配偶以及未成年子女来队每年累计留住时间通常不超过45日。支队组织新条令宣讲时,对这一条作出进一步说明:与旧规相比,未成年子女来队每年留住时间多了35天。
不久前,我打电话邀请孩子来部队看看:“现在有新规定,你还不满18岁,这次可以一口气待上45天。”电话那头,孩子开心地笑起来。
从车站接上儿子回到营区招待所,推开门,眼前的景象让我们心头一暖:房间窗明几净,空调、冰箱、电视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如家般温馨。
这段时间正值暑期,不少战友陆续将孩子接到营区团聚。支队根据这一情况,特意选派人员担任来营军娃的“临时指导员”,给他们介绍军营生活、讲解党史军史。训练场上虎虎生威的战术训练、宿舍内整齐划一的内务设置,让军娃们感到既新鲜又震撼。
与孩子朝夕相处,让我们之间的感情更加深厚。更让我欣喜的是,一颗种子在他心中悄然萌芽:“爸,我也想参军入伍,像你们一样勇争第一、永不言败!”
傍晚,落日为营区镀上金色。操场上,儿子奋力奔跑,我为他加油鼓劲。余晖中这一幕动人的景象,将成为我生命中的温暖记忆,激励我坚定走好军旅生涯每一步。
(郭传伍整理)
点 睛
让新条令带来的温暖直抵兵心
■王思力
条令是严格的、严肃的、严厉的,其中常见“不得”“禁止”等字眼。然而,条令也是温情的、温馨的、温暖的,从法规层面保障了官兵应该享有的权利权益。
新修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认真落实习主席关于暖心惠兵的决策指示,在严格落实战备要求的同时,积极回应官兵合理诉求,对官兵亲属来队、车辆使用管理等制度进行调整优化,进一步提升了广大官兵的幸福感、获得感。
很多官兵形容,新条令就像和煦的春风,拂去了军事训练的疲惫,吹散了亲人相隔的遗憾,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也让军人这一职业的荣誉感更强。
各级带兵人要认真学习贯彻新条令,注重严管与厚爱相结合,把抓备战打仗与维护官兵权益统一起来,切实让新条令带来的温暖直抵兵心、提振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