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军法院深入推进涉军维权工作,创新机制激发法治服务新动能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张长浩 程昱 责任编辑:王一亘 2025-07-29 09:19:59

全军法院深入推进涉军维权工作——

创新机制激发法治服务新动能

■张长浩 程 昱

近年来,全军法院深入贯彻依法治军战略,扎实推进新时代涉军维权工作,以机制创新为牵引,打通制度堵点,打破军地壁垒,打造智慧引擎,着力构建权责清晰、运转高效、智能精准的涉军维权工作新格局,为解决部队和官兵后顾之忧、促进军地和谐稳定、服务备战打仗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某部官兵通过法律服务自助终端查询法律知识。(资料图片)陈珮燕摄

优化机制

畅通涉军维权“高速路”

“真想不到,你们只用了半个月时间,就解决了困扰我们家快20年的揪心事。”前不久,火箭军某部战士小陈向呼和浩特军事法院送去感谢信,感谢办案法官倾力解难让他可以全身心投入到练兵备战中。

2005年,小陈的父亲被他人故意伤害致重伤,后经地方法院判决,对方需承担刑事附带民事赔偿责任。数年后,对方直到出狱也没有履行民事赔偿义务。小陈家人多次申请强制执行,但对方长期逃避责任,赔偿款一次次落空,这成为小陈一家的“心病”。

前期一次“送法进军营”活动中,呼和浩特军事法院了解到小陈家的遭遇,决定尽快帮他解决难题。受理小陈的维权申请后,该院指定专人负责,协调地方法院启动绿色通道。军地法院共同发力,通过执行谈话、限制高消费等方式,促使赔偿款全额执行到位。

“过去,类似的执行案件不会这么快解决!” 呼和浩特军事法院一名领导介绍,今年初,解放军军事法院协调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进一步发挥职能作用做深做实新时代涉军维权工作的意见》,对强化涉军维权工作机制、优化涉军案件办理程序、依法推进涉军案件执行等进行了明确细化,这让涉军审判执行工作机制更加完善,有力促进工作效率提升。

近年来,涉军维权工作存在地域障碍、程序繁琐、质效不高等痛点堵点,全军法院主动协调地方相关部门落实优先受理、优先审理、优先执行的“三优先”机制及“一站式”服务机制、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等等,取得良好成效:海口军事法院持续完善由1个法律服务中心、4类法律服务站、4种法律服务力量和8项服务功能构成的“1448”军地协同法律服务保障体系,做到了覆盖全岛、直达末端、多元高效;甘肃省涉军维权工作领导小组增加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省教育厅等为成员单位,不断增强涉军维权工作领导力量;成都军事法院挂牌成立“有事来商量”工作室,为部队和官兵提供“零距离”法律服务,做到时时回应、及时解难……

“我妈妈的医疗纠纷案件明天下午就要开庭了,家人怕我担心,直到现在才告诉我,你们能帮帮我吗?”一天,南宁军事法院接到驻守在某海岛一线的战士小黄打来的求助电话。“我还在执行任务,实在赶不回去,怎么办?”面对小黄的请求,该院进一步核实情况,随即启动“一站式”法律服务机制。法律援助律师当天赶赴小黄家中为其提供帮助,促使纠纷得到妥善解决。之后,他们第一时间将处理结果反馈部队,解除了小黄的后顾之忧。

“现在有了‘一站式’窗口,涉法烦心事有专人管了,诉求表达更顺畅了,维权更加快速高效。”一名正在某法律服务站进行法律咨询的军人深有感触地说。

成都军事法院法官(右二)解答官兵问题。郭晓宁摄

深化协作

构建涉军维权“同心圆”

“涉军维权工作涉及军地各级各单位,关注度高,政策性、专业性都很强,单靠军队单位单打独斗是不行的,必须加强军地协作,由‘单兵作战’向‘共同发力’转变,持续奏响‘协奏曲’。”解放军军事法院民事审判庭一名领导告诉笔者。

近年来,郑州军事法院坚持传承和发扬涉军维权“汤阴经验”,在省市县三级设立涉军维权工作领导小组、涉军审判合议庭和法律服务站,在乡村两级设立涉军法律服务所(岗),建立纵贯各级的“一组一庭一站一所一岗”网络,探索重大涉军维权案件由党委政法委牵头、非诉纠纷由省军区系统协办、所有案件纠纷由郑州军事法院督办的工作模式,联合河南省军区、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等建立军地“5+N”工作协作机制,列明军地互提需求、互办实事“双清单”,持续深化军地协作。

两年前,郑州军事法院在一次维权专项活动中发现,某部数十亩军用土地被某地方公司侵占并私自搭建厂房,严重影响部队正常战备训练。该部多次尝试沟通协调,但屡遭拒绝。

军用土地不容侵占,军事设施亟待保护。郑州军事法院指导该部依法向驻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利用工作协商机制调取地方自然资源部门相关历史资料,进一步了解矛盾情况、分析纠纷成因,协调地方法院开通“绿色通道”确保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最终,涉事公司将违建厂房全部拆除,训练场重新启用。“没有军地高效协同,我们的训练场不知何时才能恢复正常训练。”该部领导感慨地说。

在一次军地联席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第三巡回法庭、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和南京军事法院等6家军地法院共聚一堂,重点商议落实军地涉法情况互通机制,明确地方政法机关在立案审查、案件执行等关键节点向相关部队或军事法院通报情况,部队掌握的重要信息也及时向地方通报,形成了双向良性互动。南京市雨花台区人民法院一名法官感言:“信息共享使我们办案时对军人军属背景或部队相关情况了然于心,处理问题更加精准。”

在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一名工作人员打开案件管理系统向笔者介绍,涉军案件在收案时就区分涉军队单位、涉军人和涉军属等不同类型设立专门标识,立案后系统可自动识别、优先受理、优先分案、优先排期。这得益于福州军事法院与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合推行的“涉军案件电子标签”制度,涉军案件全流程实现了可识别、有数据、能监管、强指导。机制运行以来,全省法院涉军案件全部纳入监管范围,案件审理效率显著提升,实现了立案登记“零门槛”、办案流程“加速度”。

某部官兵利用涉军维权服务平台反映家庭涉法问题。吴克强摄

科技赋能

打造涉军维权“新引擎”

“我父亲的司法救助金全部到位了!这个手机APP让我们省去了许多麻烦……”近日,驻守海疆前哨的某旅战士小周向哈尔滨军事法院法官打来致谢电话。

几年前,小周的父亲在四川老家打工时摔伤,被鉴定为十级伤残。经劳动仲裁,应由吉林市某建筑公司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工伤医疗补助金等10余万元,可小周家一直没有收到赔偿款。

后来,在连队干部的帮助下,小周利用军用手机下载了“维权在线”APP,并在APP上提交了维权请求。

很快,哈尔滨军事法院联系到小周详细了解情况。办案过程中,该院发现这家公司名下无可供执行财产,于是转变思路,协调将案件纳入地方司法救助范畴。前不久,司法救助金全部发放到位。一个手机APP,让司法温度从白山黑水传递到巴山蜀水再到万里海疆,小周说:“我能够通过‘维权在线’实时知道案件进展的每一步,心里有了底,也能更加安心扎根海岛履职尽责了!”

去年以来,解放军军事法院组织研发军用手机“维权在线”APP,官兵登录后就可实现法律咨询在线提交、维权申请一键直达、案件进展实时查询等功能,有效解决部队动散条件下官兵申请维权难的问题,提高了办理维权事项的便捷度。目前,通过该APP在线受理的维权申请已有500余件。

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全军法院注重把科技手段运用到涉军维权工作之中,打破时空阻隔,优化服务流程,实现涉军维权工作从“人力密集”向“智能高效”的转型,服务效能大幅提升。总直属军事法院在强军网开设官兵维权常识“百问百答”专栏,将“智能问答”系统嵌入其中,累计浏览量达数十万次。

前不久,解放军军事法院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军人家庭民间借贷纠纷在涉军维权纠纷中占比增速较快。该院及时发出工作提示,推动全军法院利用多种时机加强民间借贷普法宣讲和案例警示。这是他们探索大数据预警加强风险防范的一次有益尝试。据了解,全军法院利用涉军维权信息数据库对历年案件、官兵高频咨询、地域性多发矛盾纠纷进行挖掘分析,精准识别风险点,预测维权需求趋势,针对性做好预防工作。

“您好,这里是湖北省军人军属‘12348’法律服务热线……”一个周末,正在家休息的一名法律援助律师接到一名军人打来的咨询电话。听到对方焦急的语气,他耐心细致进行解答,为军人维权支招。咨询完毕,这名军人安心了不少。武汉军事法院一名法官介绍,官兵平日工作训练任务繁重,遇到涉法问题通常只能利用休息日进行咨询。于是,他们协调地方电信公司开通法律服务专线,就算在非工作时段或节假日,官兵打来的咨询电话也可直接转接到法律援助律师手机上,实现法律援助“全时在岗”。

一名通过法律服务热线解决纠纷的军嫂感慨道:“远隔千里也能享受‘零距离’法律服务,省下了路费和误工费,我们更加深刻感受到身为军属的获得感、幸福感。”

制图:肖静玲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