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糖护齿 自信微笑
■王毅萱 关玲霞
姜晨 绘
9月20日是我国第37个“全国爱牙日”,主题为“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副主题为“减糖控体重 护牙促健康”。糖作为日常饮食中常见的成分,与口腔健康密切相关。糖是口腔致病菌的重要能量来源,可以推动或加剧口腔疾病。除口腔问题外,过量摄入糖分还容易导致肥胖,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因此,认清糖的多重危害,养成控糖意识,对保持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口腔是一个复杂且平衡的微生态环境。我们都知道“糖吃多了容易蛀牙”。当摄入含糖食品或饮料后,糖分容易滞留于牙面、窝沟、龈缘及牙缝等清洁死角。这些糖被口腔中的细菌(如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等)利用,会产生大量酸性物质,使口腔局部酸度迅速上升,牙齿表面的矿物质(如钙、磷)就会被溶解流失。而唾液被称为“口腔的自洁剂”,能冲洗食物残渣和部分细菌,稀释糖和酸性物质。此外,唾液中的钙、磷等矿物质能够帮助牙釉质“再矿化”。“再矿化”是一个天然的修复过程:牙齿表面被酸蚀后流失的矿物质,可以在唾液作用下重新沉积、修复早期微小缺损,从而增强牙釉质硬度、抵御蛀牙发生。如果口腔经常处于酸性状态,唾液的中和能力与再矿化能力不足以抗衡,牙齿硬组织就会遭到破坏,从而慢慢形成蛀牙。
需要注意的是,摄入糖的频率过高,也会影响口腔健康。有的人认为每次少吃一点糖对牙齿没有影响。实际上,频繁吃甜食、喝甜饮料,即便每次量不大,也会让口腔长时间处于酸性状态,导致牙齿表面反复被酸蚀。而唾液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中和酸性、修复牙齿,就会大大增加蛀牙风险。
除直接导致龋病外,高糖饮食还会间接促进牙周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糖类物质为口腔中的细菌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细菌在分解糖的同时,会产生一种黏稠的物质。这种物质像胶水一样,能够吸附细菌、食物残渣等,混合形成牙菌斑。如果平时清洁不到位,牙菌斑会变硬成为牙石。牙石表面粗糙,更易附着新的菌斑和色素,持续刺激牙龈组织,进而引发牙龈炎,出现牙龈红肿、出血症状。如果牙龈炎不及时治疗,炎症会损伤牙周组织(包括牙周膜和牙槽骨),诱发牙周炎,导致牙齿松动甚至脱落。此外,高糖环境还会打破口腔微生物的平衡,增加真菌感染的风险,尤其是白色念珠菌。正常情况下,白色念珠菌可以在口腔中无害存在。但若摄入过多糖分,会为它提供丰富的营养,使它变得更具攻击性,容易引起口腔黏膜发炎。
面对糖对牙齿的潜在危害,我们应当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坚持有效的口腔护理习惯,主动守护口腔健康。
做好饮食管理。建议战友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减少高糖食物(如糖果、蛋糕、饼干)和酸性饮料(如碳酸饮料、果汁)的摄入量和摄入次数。补充水分时建议饮用白开水、无糖茶或无糖苏打水,少饮用含糖饮料。避免在两餐之间或睡前频繁进食甜食,以免口腔长时间处于酸性状态。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有效并及时清除牙菌斑,是预防口腔疾病的关键,而个人的口腔卫生习惯直接影响糖和牙菌斑在口腔中存留的时间和数量。建议大家养成早晚刷牙的好习惯,并学会正确的刷牙方法(如改良巴氏刷牙法),每次刷牙两分钟以上。尤其要重视睡前刷牙,因为夜间唾液分泌减少,口腔自洁能力下降,龋病的发生风险会显著增加。刷牙时可使用含氟牙膏。氟能够增强牙齿抗酸能力,帮助修复早期蛀牙,还能抑制细菌产酸。除正确刷牙外,有条件的还可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清洁牙齿缝隙。根据口腔情况,必要时可以用漱口水帮助控制细菌。此外,战友们还要结合军事生活特点做好口腔健康管理。例如,在野外训练或执行任务期间,可配备便携式口腔护理用品。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洁牙。建议成年人每半年到一年做一次口腔检查,及早发现和干预蛀牙、牙石和牙龈炎等口腔问题。洁牙能清除刷牙去不掉的牙菌斑和牙石,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牙龈炎。
总之,科学控糖尤其是控制吃糖的频率,是维护口腔健康的重要一环。建议大家树立科学控糖理念,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有效降低蛀牙、牙周病等常见口腔疾病的发生风险。
(作者单位:空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