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泰市关心关爱军烈属激励官兵建功军营——
红色沃土盛开尊崇之花
■田忠良 中国国防报记者 林 琳 特约记者 刘明奎
“大家加把劲,争取上午把玉米全收完。”近日,山东省新泰市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来到烈士李林雨家,帮助秋收。收割完玉米,他们又联系犁耕机耕地,为后续小麦播种做好准备。“我们老两口年龄大了,这些活得干好几天,真是太感谢你们了。”李林雨的父亲李学武说。
今年秋季,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先后组织36个志愿助农小组深入田间地头,帮助有困难的军烈属秋收秋种320余亩。
新泰市是沂蒙革命老区,有着深厚的红色底蕴。革命战争年代,这里发生大小战斗1000余场次,有29万余名群众拥军支前,2600余名新泰儿女为国捐躯。进入新时代,该市发扬爱国拥军优良传统,持续关心关爱军烈属,立起厚待功臣模范鲜明导向,激励更多有志青年投身军营、建功军营。
“婶子,您的关节痛好些没?我带了几盒药,您试一下效果好不好。”当天,龙廷镇“李林雨民兵应急排”民兵刘其群为李林雨的母亲带来特意准备的药品。
李林雨生前系武警湖北总队随州支队执勤中队战士,2022年7月12日在勇救落水群众时不幸牺牲。李林雨牺牲后,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社会热心人士和志愿者经常来到李林雨家里,看望慰问他的父母,陪他们聊天。
自2020年起,该市持续开展“我替烈士看爹娘”活动,每年有600余人次志愿者走进烈属家中,陪烈属聊天,帮助解决生活难题,用贴心陪伴传递“儿女般”的关爱。
“关爱烈属,是对烈士最好的告慰。”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领导说,为帮助烈属解决实际困难,把温暖送到烈属心坎上,他们广泛开展“纪念英烈、关爱烈属”主题活动,组织人员走访了解烈属工作生活情况,并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定期为烈属提供陪伴照料、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在全社会营造崇尚英烈、学习英烈、关爱烈属的浓厚氛围。
“你为国尽忠,我替你尽孝。”陆军某旅军士房浩在执行任务时光荣牺牲。该市依据政策有力落实烈士亲属优待事宜,将房浩的妹妹安置到国有企业工作,并为烈士父母协调解决住房。同时,该市相关部门定期走访慰问,组织志愿者上门解决生活困难,送去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该市东都镇下炭峪村的某部军士韩方瑞因公牺牲。英魂归乡时,数千名干部群众沿街迎候、缅怀致敬。得知韩方瑞的父母无经济来源且身体欠佳,该市及时为他们办理生活补助,并协调安置韩方瑞的妻子到事业单位工作,用政策保障为烈属生活托底。
烈士郑金锡的女儿郑兴兰,因宅基地问题和邻里发生纠纷。该市相关部门了解后,积极上门沟通协调,使问题得以圆满解决。郑兴兰专程送来锦旗,表达谢意。
“官兵成长离不开部队的培养,也离不开家乡的关怀。”该市领导说,只有厚植沃土,尊崇之花才会绽放得更绚丽。近年来,他们聚焦“前线前沿前哨”解难题,紧盯“后路后院后代”办实事,并在医疗、就业、生活等领域推出优待军人军属和退役军人举措,让尊崇看得见、摸得着。
去年,陆军某部军士张庆家中突遇变故。该市相关部门及时靠前解难,为他患重病的哥哥评残并办理低保,还为他母亲提供公益性岗位、申请特困补助。轻装上阵的张庆训练愈发刻苦,当年底荣立三等功。
在新泰市,尽心尽力帮助军人军属排忧解难不仅是党政机关的实际行动,更是社会各界群众的广泛共识。据悉,目前该市有拥军志愿者17万余人,常态化为驻军部队、军烈属和退役军人提供法律援助、创业就业帮扶等6大类志愿服务项目。他们还在全市打造863个村镇拥军志愿服务站点,建立7个市级拥军志愿服务基地,构建起覆盖城乡的拥军服务网络。
一项项活动、一个个举措,感动着该市2000多名烈士的亲属。如今,在新泰市,参军入伍、保家卫国的观念深植人心,邻里亲友的言传身教,激励广大青年学子踊跃报名参军,积极投身国防、建功军营。
近年来,该市累计收到部队三等功以上喜报1551份,其中一等功喜报5份、二等功喜报48份,涌现出116户“父子兵”“祖孙三代兵”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