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季|再见老兵!军营最后一天:拥抱·泪别·转身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雷 彬 等 责任编辑:李庆桐 2021-12-07 07:41:31

再见,浪花礁盘

■雷 彬 柯永忻

南部战区海军某联合训练基地某团组织的退役仪式上,连队干部为老兵摘下肩章。何立华摄

打开手机地图,缩小,再缩小。

手指大约需要滑动7次,屏幕才能从一片湛蓝中出现白色——蓝,代表海洋;白,代表陆地。

数不清是第多少次这样操作了。这些年,每次休假或是想家时,南沙守备部队某部四级军士长、柴油机技师李兴友都会打开地图,找找家的位置。

他的家在河南新乡,一座烟火气浓郁的城市;而他的脚下,是赤瓜礁,一个远离祖国大陆的小礁盘。

同样是回家,这一次,李兴友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今天,他将脱下军装,告别坚守了16年的这片大海、浪花和礁盘。

海的每一种模样,我都记得

早晨6时30分,起床号响起,李兴友穿好军装。5分钟后,他站在了出操的队列里。

一切如常,但一切都不比往常。望着眼前这片海,李兴友的思想不常见地“开了小差”——海,到底是什么样的?

这个问题放在16年前,山里娃李兴友只能说出一句“海是蓝色的”。如今,他有很多备选答案。

新兵下连时,带队干部说了一句“我们要去‘海上别墅’”,许多战友“噗嗤”笑了,李兴友却不明白什么意思。

乘船在海上漂了一个星期,直到开始吐胃液,李兴友终于看到前方出现了一小块陆地。那里,真有一座座建在礁盘上的房子——铁皮搭建的“八角楼”。他心中海的形象从此丰富了一些。

洗漱,吃饭,打扫卫生,忙完这些,已是8时20分,李兴友匆匆赶往机房——他最操心的地方。

在礁上,李兴友一直以自己的专业为傲。柴油机,可以说是整个礁盘的“心脏”。柴油机一响,战友们就知道:有电了。

在深海孤礁,“有电”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不过对李兴友来说,“有电”却没那么简单。

当时,礁上只有他和另外一名战友负责发电,柴油机一旦出故障,他们必须靠自己。要让厂家来维修,那需要等补给船过来,得等很长时间。

李兴友开始自己动手摸索。担心把机器弄坏,他找来相机,每操作一下就拍一张照片——如果错了,还能对照着还原。

一天夜里,电闪雷鸣,柴油机瞬间停转。李兴友跑去机房,紧急切断油路,排查故障。事后,他回想起来有点后怕……

从那时起,李兴友开始找气象专业的战友学习。慢慢地,他也学会了对这片海“察颜观色”,稍有“风吹草动”,他便提前做好防护。

“海的每一种模样,我都记得。” 李兴友说。

风平浪静时,从月光下往远处看,波光粼粼的海面上说不定有海豚嬉戏;如果天色阴沉,海浪翻涌,就一定得防患于未然。

南部战区海军某基地导航台为退伍老兵送上胸花绶带。 袁鹏祥摄

这里是地球上最美的海

提笔签完字,李兴友合上设备检查本,轻轻关上机房的门。

9时30分,退役仪式开始。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从值班干部口中蹦出,李兴友猛然意识到,这些名字以后很难出现在同一张纸上了。

面向军旗,再一次庄严宣誓。放下右拳,他们摘掉了肩上的领花、肩章。李兴友眼眶一红,泪水涌了出来。他连忙双手掩面,泪水还是从沾有油污的手指缝间流出。

10时15分,退伍老兵开始收拾个人物品。李兴友打开箱子,一沓泛黄的书信掉落出来。

在没有通信信号的那些日子,书信,是李兴友表达内心的主要载体。

站岗时,望着漫天繁星,他总会想起小时候依偎在爸爸妈妈怀里的那种感觉。高温、高湿、与世隔绝感……对李兴友来说都不算什么。在他的信里,礁上的生活一直美丽而浪漫。

在信里,这里是地球上最美的海,有时鱼群浩浩荡荡游过来,像一道水里的彩虹。

他告诉爸妈,有人从陆地上带来两条狗,大家给它们取名“坦克”和“狼牙”,它们很快就与大家一起巡逻。

字里行间,也写满一种感觉——“能守护这里,是一种荣耀!”

每次补给船离开时,李兴友会把写的信交给战友们带走,然后就在心里计算着,信什么时候能到达大陆,又何时能被塞进另一个邮筒,爸妈的回信什么时候能到来……

“那时候,时光很慢。”李兴友有时等来爸妈的回信,已是半年之后。除了家长里短,爸妈提得最多的,是让他“好好学习训练,天天进步”。

李兴友常给爸妈惊喜。礁上人少事多,一个人要干好多事。李兴友除了管柴油机,还懂通信、维护武器装备等其他专业。有一段时间,他还干过炊事员。

“无论安排啥任务,他从来不挑。”班长申聪这样评价他。没想到,李兴友居然直接考取了中级厨师证,让战友们刮目相看。

提起这,李兴友有点遗憾:“离别事多,没来得及为战友们露一手。”

南部战区海军某通信团退役仪式上,老兵刘松闻强忍泪水。 冯 丽摄

独属天涯海角的一份浪漫

午休后,同批退伍的战友来到了礁堡前,手提油漆和毛笔,蘸着朱红,一笔一划将“赤瓜礁”3个大字再次描红。

不远处,闪闪发亮的海滩上全是海螺。以前,大家没有太多时间仔细打量。但现在,大家决定捡几个作为纪念,“妻子和孩子保准喜欢”。

下午5点,是退伍老兵栽树的时间。这时,李兴友又看到了太阳花——一种紫红色的花儿开得正艳。

在礁上,李兴友无数次听老班长提起这种花的故事。在南沙,咸湿热海风以及不时“到访”的台风,都没能让这种“生命之火”熄灭。平凡又不平凡,守礁时间一长,大家都喜欢这种花。

老班长以前一次次地这样教育李兴友,李兴友现在也一遍遍地这样教育他带的兵。

太阳花带给李兴友的不止这些。当年,经人介绍的邻村姑娘和他开始处对象,李兴友不知道该聊些啥,就拍了许多太阳花的照片发去。没想到,凭着这,他也和太阳花一样,在那位姑娘的心田里扎下了根。

2015年,他们结婚了。每次休假,李兴友都会摘一朵太阳花,夹在书页里带回家送给妻子。妻子说:“这是独属天涯海角的一份浪漫。”

现在,太阳花盛开的礁盘上,其他草本植物也相继在这里安家。与它们一同出现的,还有蔬菜大棚、淡水净化设施,以及战友捎来的快递。如今,岛礁上还建起了图书馆、VR游戏室、室内篮球场、电影院等……

下午6点,广播响了,《南沙太阳花》乐曲响起,到了离别的时间。李兴友没有忘记——像以往一样,他摘下一朵太阳花,夹进书放进自己的背囊。

此番离开,李兴友知道,他将再没有机会亲手摘一朵太阳花夹在书页里。未来,太阳花以及这些年的军营记忆,将深深铭刻在他的心底。

南部战区海军某潜艇基地官兵深夜送别老兵。 宋 浩摄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