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配发什么穿什么”到“需要什么选什么”——
探索“因需而供”精准保障
网上精确申领被装消息公布后,西宁联勤保障中心训练管理处参谋高冰洋第一时间登录“军事综合信息网”,点击“全军被装精确申领服务平台”,13类89种被装物资跃入眼帘。高冰洋勾选“陆空棉被”,加入申领车并结算,一床军被申领成功。
过去,军被不在机关干部被装供应标准范围。考虑到价拨程序繁琐,高冰洋很久没有申领过军被。全军被装精确申领模式试点展开,被装供应保障模式由“配发什么穿什么”调整为“需要什么选什么”,高冰洋通过网上精确申领,很快完成申领手续。
“网上精确申领,更加科学合理。”在该中心军事设施建设处副处长周敏看来,春秋常服、冬常服每4年配发一次,通常情况下,这两套军装的更换频率完全可以“因需而供”——不申领就不配发。他认为,新一代被装申领更加人性化,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
“自主申领,也是统筹申领。”中心直工处助理员韩业飞介绍,被装精确申领是指在指标标准范围内“需要什么选什么”,系统会依据个人具体情况确定个人指标数额,官兵每申领一件被装就会扣除相应指标数,实现总额限制。
他举例,寒区军以下部队男陆军校官年发放指标数额为“1610”,一床陆空棉被结算指标为“103.1”,申领后只剩“1506.9”。当年指标数额未用完,可逐年结转,但结算设置上限,超出上限部分将自动作废。
记者获悉,系统不仅对申领总额进行控制,对具体种类型号也做出要求:官兵只能申领与自身军种、军衔、职级和所在气候区、单位类型相适应的品种,并且申领时只能在自身备案型号和上下各浮动一个型号之间选择,从而进一步限制“重复申领”情况。
被装精确申领保证供应标准的“刚性”,满足了个性需求的“弹性”,让官兵在申领被装时更加自由灵活。同时,它也对个人申领筹划提出了要求。
记者点击各类被装的“结算指标”发现,“常服大衣”“礼服”等大件被装结算指标较高,有的单件就占年度指标数额的50%。对此类被装进行更换,需要结合本人被装使用情况对精确申领进行长期规划,可提前几年做好指标额度预留工作。
从“配发多少用多少”到“需要多少领多少”——
突显“为兵为战”的实战化需求
作战靴不够穿,曾是该中心战勤计划处参谋于继伟的烦心事。
过去,中心机关干部实物供应标准中规定“作战靴每3年配发一次”。于继伟认为,随着部队实战化训练、演训任务的增多,作战靴申领周期应做出相应调整。
为更好地保障战备训练,全军被装精确申领服务平台在“设置年度申领上限”的同时,将“单个被装每年精确申领数量上限”调整为“原实物供应标准的2倍”;对作训类被装申领标准进一步放宽,“部分易消耗品放宽到3倍”“战备训练任务较重的军以下部队放宽到4倍”。
据介绍,过去每3年配发一次作战靴,按照新的精确申领标准,于继伟每年都可以申领1双作战靴;训练任务重的部队,每年可以申领2双作战靴。
中心某保障旅参谋王岸生的各项基础体能成绩,在整个中心名列前茅。他坦言,部队每年配发夏袜、冬袜各两双,按照条令条例规定,着军服必须穿制式军袜……平时训练刻苦的他,经常为“制式军袜不够穿”而苦恼。
新的被装精确保障模式,部分放宽了申领标准。王岸生一次性申领了12双制式军袜,他笑着说:“过去是配发多少用多少,如今是需要多少领多少,被装保障更加突出实战化需求,申领标准更加务实了。”
新一代被装保障,不仅放宽了部分被装申领上限,也为一些被装设置了申领下限。精确申领中,将作训类被装原实物供应标准换发使用年限,作为必须申领年限。到期未申领的,系统将自动添加其为申领物资,并扣除相应指标额度,实现强制性配发,保证战备训练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