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摆正个人位置
——加强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利益观②
■姜凯峰
●以感恩之心对待组织,以平常之心对待荣誉,以敬畏之心对待权力,以忘我之心对待事业
习主席深刻指出,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无论担任什么职务、拥有多大权力都要执行集体作出的决策,无论作什么决定、办什么事情都必须符合大局需要。生活在社会关系、历史进程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如果定偏了、摆错了,就可能迷失前进的方向,扭曲对利益的看法和态度,给组织、给事业带来损害,甚至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每个人也都有利益关切,因岗位角色的不同也必然有所不同,关键在于能否客观认识、正确对待。强国强军事业好比一艘航船,每个人都是这艘航船上的一个构件,唯有找准个人所处的坐标方位,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在奉献强国强军事业中实现人生价值。
以感恩之心对待组织。实践证明,一个人的贡献再大,也大不过组织的力量;一个人的能力再强,也强不过集体的智慧。党员干部当扪心自问,自己的党性觉悟高不高,是不是取得一点成绩就飘飘然,跟组织提要求、讲条件?组织观念强不强,有没有犯自由主义,把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雷锋在日记中写道:“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每名共产党员都是党的肌体的一个细胞,都应正确处理个人与组织的关系,用心感悟组织的期望、鞭策与关怀,做到思想上认同组织,深刻领悟党的初心使命,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政治上依靠组织,珍惜组织给予的岗位平台,把个人成长进步交给组织,自觉接受组织的教育管理;工作上服从组织,对组织安排的工作,不折不扣抓好落实;情感上信赖组织,与党同心同德,经常向组织汇报思想、坦陈心迹,努力把爱党之情转化为强军之行。
以平常之心对待荣誉。荣誉历来为人所尊崇和追求。能不能正确对待荣誉、自觉维护荣誉,是对利益观的现实考验。面对这张特殊的“考卷”,老一辈革命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陈云告诫大家在功劳面前,不要把自己的作用估计得太大,要摆正三个次序:“头一个是人民的力量,第二是党的领导,第三才轮到个人”;“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成林把训练场当战场,精武强能锻造尖刀利刃,用行动诠释“没有什么比胜利和荣誉更重要”。荣誉往往连着名利,牵着得失,在名利得失面前,只有摆正位置、放平心态,才不会被名利所累、为得失所惑。党员干部应以平常心态对待荣誉,把个人荣誉寓于集体荣誉之中,多为集体添砖加瓦。要客观认识个人成绩,在评先评优、立功受奖、考核晋升等事情上“评时不争平时争”,得之淡然、失之泰然,不去计较一时得失。同时,还应保持清醒头脑,把荣誉作为继续前行的动力,学会在赞扬声中看到差距不足,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境界和责任担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努力干出新气象、创造新业绩。
以敬畏之心对待权力。1950年7月,我军后勤工作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杨立三患病住院,出院后身体仍很虚弱,为此秘书处给他送了水果。第一天,他以为是偶然的事;第二天,他有点怀疑了;第三天,又送来了,他很不高兴,提起笔给秘书处写信:“小灶规定是两个菜一个汤,并没有规定有水果。现在不知不觉来了水果,这完全是超制度的了,超制度就是违法。”杨立三虽身居高位,却能摆正位置,不搞特权,堪称自律的模范。反观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蜕化变质,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莫不是因为认不清自己、摆不正位置,莫不是源于对权力、地位、利益认知错误。党员干部摆正个人位置,就必须理性看待自己的身份,决不能自认为高人一等,把权力当成获取私利的工具。一方面,需要涵养正心明道、淡泊名利的思想境界,时时处处用纪律规矩约束自己、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摒弃任何不受制约的特殊权力、特殊利益和特殊待遇。另一方面,还要厚植基层至上、士兵第一的真挚情怀,始终“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面”,坚持“四下基层”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满腔热情为官兵办实事解难题,把权力用在为基层服务上、为战斗力建设服务上。
以忘我之心对待事业。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夙夜在公、竭诚为民,心里唯独没有他自己,带领群众战天斗地治理“三害”,把有限的生命献给了党的事业,立起了共产党人的精神标杆。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忘我奋斗、牺牲奉献始终是我们党倡导的基本道德要求。反观现实,有些人在对待利益的问题上奉行精致的利己主义,一事当前打个人“小算盘”,于己有利的就争先恐后,费心劳神的就挑肥拣瘦,总想实现自我利益最大化。这种不良现象助长的是不正之风,最终侵害的是党的事业。“见小利,不能立大功;存私心,不能谋公事。”党员干部自觉摆正个人位置,归根到底要正确处理“大我”和“小我”的关系,坚持以党的利益为重、以事业发展为重。新时代新征程,党员干部尤其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善于算大账、算总账,着眼大势大局谋划推动工作,决不能囿于一域、只管任内。要强化“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担当作为,始终把工作当事业、把岗位当战位,全身心投入以备战打仗为中心的各项建设中,为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全部力量。
(作者单位:91827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