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改革者进 惟创新者强
■侯永波
一
列宁说过,不理解时代,就不能理解战争。
历史长河波澜壮阔,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3月7日,习主席在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新兴领域战略能力是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重要组成部分,关系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关系国家安全和军事斗争主动,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要意义。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只有登高望远、辨危识机,才能立于不败、行稳致远。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更加错综复杂。在这种情况下,新兴领域已成为大国发展博弈的赛场,更是军事战略竞争的焦点。建好用好新域新质作战力量,才能在发展博弈和军事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善治者谋局,善谋者致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统筹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型作战力量发展,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党的二十大后,党中央从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局出发,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为新兴领域战略能力建设提供了难得机遇。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乘势而上,把握新兴领域发展特点规律,推动新质生产力同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双向拉动。要突出发展重点,抓好新兴领域战略能力建设有关战略和规划落实。要统筹海上军事斗争准备、海洋权益维护和海洋经济发展,提升经略海洋能力。要优化航天布局,推进我国航天体系建设。要构建网络空间防御体系,提高维护国家网络安全能力。要加强智能科技重大项目统筹实施,加大先进成果应用力度。
二
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军队备战打仗深入推进,要提升新质战斗力。
对人民军队来说,新质战斗力的主体形态是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是集综合感知、实时指控、精确打击、全维防护、聚焦保障于一体的整体能力。
与传统战斗力相比,新质战斗力全要素植入了信息化基因、融进了网络化通道,使军事体系呈现出智慧导能、信息赋能、网络聚能、科技强能、体系释能的新优势。
新质战斗力源于先进科技的发展应用,新型作战力量体系的产生与新质战斗力的生成,有赖于对科技价值作用并由此带来的作战方式变革的科学理解和深度转型。
今天,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量子科技、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高新技术群体迸发,这些具有前瞻性、引领性、颠覆性的技术正广泛进入军事视野,一旦物化具化,就能形成具有新原理、新机理的新质战斗力。
新质战斗力的“新”,不仅体现在“形”的表征层面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质”的变革层面上。战斗力的本质属性是杀伤能力。新质战斗力是战斗力构成要素发生改变所产生的新的战斗力,这种改变是以“杀伤力”质量、方向、规模、功能等改变为根本衡量标准。
“枢纽在方寸,运化斯为基。”新质战斗力是改变战争胜负走向的关键性力量,往往也是一支军队换羽新飞,实现“弯道超车”的发力点和转折点。只有超前布局新质战斗力发展,才能在激烈的军事竞争中夺取战略主动。必须着眼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军事革命加速推进的新形势,以作战需求牵引基础研究和战略前沿技术探索,不断增强科技认知力、创新力、运用力,在战略必争领域跑出加速度、赢得新优势。
三
科技创新是国家强盛之基,民族进步之魂,更是加快提升国家战略能力的根本要求。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真正的核心关键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走引进仿制的路子是走不远的。我们这样一个大国、这样一支军队,必须通过自主创新掌握主动。
推动新兴领域发展,离不开自主创新、原始创新。只有持续加大基础研究力度,才能永远保持自主创新底气与活力。强军新征程上,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原创性专业基础理论突破,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基础性、系统性、前沿性技术研究和技术研发持续推进,加强国防科技自主创新的源头供给;必须高度重视战略前沿技术特别是颠覆性技术的发展,加强前瞻性、先导性、探索性、颠覆性的重大技术研究和新概念研究。要把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的薄弱环节作为推进自主创新的主攻方向,着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实现从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转变,抢占国防科技创新战略制高点。
推动新兴领域发展,离不开科技协同创新。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全面加强军事治理,着力构建军地互联互通,共襄协调的创新体系,畅通新质生产力向新质战斗力转化的“绿色通道”,在相辅相成、携手同进中,全面提升国家战略能力和军事科技实力。
推动新兴领域发展,离不开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全面提升新兴领域战略能力,打赢具有智能化特征的信息化战争,必须精准对接未来战场需求,加强传统作战力量人才智能化培育,用好“科技+”“创客+”“智库+”力量资源,推动“指挥员”“战斗员”与“科学家”“技术家”融合发展,锻造专业化、智能化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群体,实现人与装备智能交互、人与体系深度融合、人与环境广泛适应,最大限度地激发新质战斗力各要素的活力。
四
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我军发展壮大、制胜未来的关键一招。
在军事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谁能率先打破成规走新路,遵循作战力量生成发展的规律,以新需求为牵引、以新技术为支撑、以新能力为标志,契合时代要求除旧立新、前瞻布局创造最佳战斗力生成土壤,谁就能赢得战略主动,赢得未来战争制胜权。
放眼近年来世界主要国家军事改革,都将新兴领域作为打赢下一场战争的聚力点,积极适应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对接未来战争深改实推。
进入新时代,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一场浴火重生、开新图强的历史性变革,顺应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世界大势,回应的是我国由大向强转进发展的战略需求,对接的是新军事革命蓬勃发展的深刻变化,代表的是党和人民的意志,很大程度上彰显着世界军事斗争的发展方向、军队建设的未来指向、战斗力建设的时代要求。
阔步新征程,我们要把新兴领域改革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点突出出来,构建自主自强、开放融合、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更好推进新兴领域战略能力建设。
——健全完善需求对接、规划衔接、资源共享等方面制度机制,走好标准通用化路子,提高新兴领域发展整体效益。
——以加快新质战斗力供给为牵引,深化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优化国防科技工业布局,健全先进技术敏捷响应、快速转化机制,构建同新兴领域发展相适应的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
——更新思想观念,大胆创新探索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和运用模式,充分解放和发展新质战斗力。
全面提升新兴领域战略能力,蓝图绘就、布局已定,重在抓好落实。我们必须强化使命担当,科学把握战略基点,秉持谋大局、思长远的发展理念,科学有效、切合实际地确定发展思路、制订工作举措,坚决把心思和精力用到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上来,一任接着一任干、一茬接着一茬抓,把该执行的规划落地落实,把该承担的任务高标准完成。
强军路在脚下,实干成就梦想。沿着高质量发展之路,人民军队从跨过今天到赢得明天,正以发展升级实现建设迭代;沿着高质量发展之路,人民军队聚焦2027、承接2035、放眼2050,正一步一个台阶向更高层级进军。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强军征途上,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进一步强化使命担当,深化改革创新,全面提升新兴领域战略能力。
版式设计:范晓伟、方汉、杨磊、殷欣
技术支持:苏耀、任东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