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吴玉章同志在一次党的纪律教育讨论会上指出:“眼里没有党的纪律肯定要跌跟头,党的工作也会受影响,怕党的纪律才会开展好工作。”他还多次警示自己、告诫他人:“办事要想着违反党的纪律的严重后果”“党员不怕党的纪律是不行的”。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广大党员也必须认识到“怕党的纪律才会开展好工作”。
“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这里的“怕”,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畏惧,更不是懦弱,而是一种理性自觉,表现为对客观规律、法纪规矩的敬畏。邓小平同志说过:“共产党员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太大了也不好。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总是好一些。”实践证明,“怕”才能知进退、守规矩,做到心不放逸、行不放纵。“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现实中,一些党员之所以犯错误,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对党的纪律的“怕”。
心有所敬,行有所循;心有所畏,行有所止。党的纪律是管党治党的“戒尺”,也是党员约束自身行为的标准和遵循。心存敬畏,慎言慎行,权力才不会用偏,行为才不会越界。失去了敬畏之心,就会失去思想的标尺、行为的准则。对党纪常怀敬畏之心,善于用“怕”约束自己,才能心中有党、心中有责、心中有戒,进一步强化纪律意识、加强自我约束,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在防微杜渐上不舍尺寸之功,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
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是党员的基本职责。一心干事,既需一股干劲,也须一身干净。现实中,个别会干事的“能人”,虽然也有业绩,但由于自身不干净,结果沦为党和人民的“罪人”。身为党员干部,决不能以干事为不干净“遮羞”,同样也不能借干净为不干事“开脱”。干事但不干净不行,干净却不干事也不行。事实告诉我们,干事而不干净迟早要出事,表面干净但不干事本质上也是一种不干净。“怕”党的纪律,做一个政治干净、心里干净和“手脚”干净的人,才能为干事装上“安全阀”、贴上“护身符”。
周恩来同志曾要求,“领导者切勿轻视自己的作用和影响,要戒慎恐惧地工作”。从“一怕工作少,二怕用钱多,三怕麻烦人”的任弼时,到“一怕言过其实,二怕出名,三怕老百姓骂娘”的彭德怀;从“共产党人什么困难也不怕,就怕脱离群众、失掉民心”的杨善洲,到“就怕自己有触犯党纪的苗头自己不知道,别人不提醒”的杨业功……一名名优秀共产党员以对党、对人民、对权力、对党纪的敬畏之心,标注出共产党人“怕”的境界和高度。
“多虑必多得,多惧方多勇。”有所“怕”,正是为了也必将激励党员干部勇于任事、敢于担当,无私无畏、奋发有为。“自我心存道,外物少能逼。”广大党员须摒弃“为官不为”的消极状态,将干净和干劲、勤政和廉政统一起来,既心存敬畏、手握戒尺,也勇于担当、主动作为。要坚信党组织敢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以“能多做事即心安”的胸怀,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干劲,以“身正不怕影子斜”的定力,满怀热忱干事、光明磊落干事、干干净净干事,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