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论丨统一战线:凝聚起全民族抗战的深厚伟力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申海良 孙文广 责任编辑:李佳琦 2025-08-06 09:01:09

统一战线:凝聚起全民族抗战的深厚伟力

■国防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在总结中国革命经验的基础上,1939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明确提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法宝”是对中国革命制胜规律的深刻揭示,为夺取抗战胜利提供了有力思想武器。面对民族危亡,中国共产党毅然扛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伟大旗帜,凝聚抵御外侮、救亡图存的共同意志,激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力量,构筑起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

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大政治主张。这一主张,根植于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属性,紧紧抓住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打败日本侵略者最根本最关键的问题,指引了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自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它深刻揭示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一经诞生就坚持人民立场这一根本政治立场。毛泽东同志明确提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共产党从根本政治立场出发,充分认识到只有动员最广大人民群众共同抗争,才能抵御外侮、挽救民族危亡。“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的重大论断,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主体地位的理论转化为全民族抗战的实践,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科学把握和自觉践行。

赢得历史主动的关键抉择。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中日民族矛盾逐渐超越国内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采取什么态度,是衡量一个政党能否得到民众拥护、能否领导和影响民众的一个重要标尺。谁抓住了民族矛盾这个核心,谁倡导并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谁就回应了人民的最大关切,就能真正赢得民心。中国共产党把握和顺应时代大势,以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为最高利益,从“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再到“联蒋抗日”,积极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一关键抉择得到了全国各民族各阶层人民群众的广泛拥护和支持,使我们党在复杂政治局势中挺立潮头、赢得主动。

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抗日战争时期,日本是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弱国,敌我国力军力悬殊。要取得抗战胜利,必须广泛动员全民族参战,举全国之力、全民族之力共赴国难。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改变近代中国“一盘散沙”状况,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有效方式,是关系到抗日战争前途和中华民族命运的至关重要的历史事件。抗日战争中,正是这面旗帜,召唤着全中国的各党各派各界各军、工农兵学商以及海内外中华儿女,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同仇敌忾、浴血奋战,最终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

中国共产党既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也是杰出组织者和忠实践行者。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形势多么险恶、战争多么残酷,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推动建立、坚决维护并巩固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基于民族大义,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坚决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长征结束刚在陕北站稳脚跟,中共中央便于1935年12月召开瓦窑堡会议,明确提出党的基本策略任务是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采取切实措施宣传抗日主张,推进日益高涨的抗日救亡运动,并全力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使之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卢沟桥事变次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电,向全国人民呼吁:“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9月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上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中共中央的宣言和蒋介石谈话的发表,宣告两党重新合作和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聚力持久抗战,坚决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日双方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即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这就决定了中国人民必须经过持久抗战促进敌我力量易势,才能夺取胜利。但是,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各阶级各党派内部存在着激烈的矛盾与斗争。尤其是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顽固派出现对日妥协、动摇甚至防范、敌视我力量的动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出现严重危机。中国共产党以团结抗战的大局为重,联合进步力量对统一战线内出现的妥协、分裂和倒退行径进行坚决斗争、有力斗争,有效阻止了时局逆转,全力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着眼抗日全局,巩固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有力开展了同国民党内民主人士、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统一战线工作,广泛团结民族工商界人士,积极争取受国民党统治集团排挤的地方实力派,联系华侨、宗教界人士,广交外国朋友等,向他们宣传抗日主张,团结他们参加抗日斗争。许多台湾同胞回到祖国大陆,组织各种抗日团体和抗日武装。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也以各种方式参加抗日活动。中国共产党始终着眼全局,努力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充分调动全国人民的抗战积极性,不断巩固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战争中,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国共产党科学驾驭复杂局面,准确把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原则立场,正确处理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以及统一战线中的统一和独立、团结和斗争等重大关系,确保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顺利建立并不断巩固发展。

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一切革命的关键就是夺取领导权。大革命时期,由于放弃了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我们党在危急时刻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导致革命遭受失败,这是血淋淋的教训。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这个中国革命领导责任的问题,乃是革命成败的关键。”中国共产党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坚持革命,在政治上逐渐成熟,已经具备了处理复杂问题的智慧和能力。中国共产党责无旁贷地担当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领导责任,在抗日战争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提出了正确的政治主张,对抗战的进程和方式作出高瞻远瞩的预见、谋划、部署和推进,实施了正确的战略领导,引领着夺取战争胜利的正确方向。

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中国共产党强调的独立自主原则,就是要“既统一,又独立”,保持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实行自己的政治路线;坚持共产党对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冲破国民党的限制和束缚,努力发展人民武装力量。红军改编中,中国共产党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决抵制了国民党借改编吞并红军的企图。中国共产党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深入批评了王明“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错误主张,重申了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才巩固并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进步势力主要是指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支柱。中国共产党放手发动人民群众,扩大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抗日人民武装,创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在全国发展共产党的组织,推动全国民众的抗日运动,并积极争取各民主党派、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士绅和地方实力派等为主体的中间势力。对顽固势力,中国共产党采取“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自卫立场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原则。这些方针策略的成功运用,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击了主要的敌人,最广泛地团结了一切可能团结的同盟者,从而有效维系了国共合作、抗战到底的局面。

历史告诉我们,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胜利。新征程上,我们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不断汇聚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执笔:申海良、孙文广)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