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的期盼不可阻遏
■石 爽
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认识和平的珍贵。
“和平的期盼不可阻遏”,习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招待会上的庄严宣示,表达了世界各国人民向往和平、热爱和平、捍卫和平的共同心声,彰显了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和信念。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一开始就具有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的重大意义。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全体中华儿女前仆后继、共赴国难,“不但求一国的和平,而且求世界的和平,不但求一时的和平,而且求永久的和平。”
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战场长期牵制和抗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兵力,对日本侵略者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80年,胜利永不忘,和平永相传。习主席指出:“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历史上,中华民族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十分珍惜和平安定的生活。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没有主动挑起过任何一场战争和冲突,没有侵占过别国一寸土地,是唯一将和平发展写入宪法和执政党党章、上升为国家意志的大国。中国人民从来没有欺负、压迫、奴役过其他国家人民,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
今天,人类再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和平还是战争、对话还是对抗、共赢还是零和的抉择,考验着智慧和勇气。
中国人民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如习主席所说:“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坚定捍卫国际公平正义,让世界正气充盈、乾坤朗朗。”
和平需要争取,和平需要维护。“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在实力政治、丛林法则依然大行其道的当今世界,铸剑为犁仍然是人们的一个美好愿望。
有学者经过研究得出一个统计结果:如果将有文字记载的5000多年人类历史浓缩成24小时,其中23个小时都是“战争时间”。
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这就是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
我们渴望和平,但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决不会因此而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会拿国家的核心利益做交易。如果有人要把战争强加到我们头上,我们必须能决战决胜。对待侵略者,就得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同他们对话,这就是以战止战、以武止戈,用胜利赢得和平、赢得尊重。
自古知兵非好战,强军备战卫和平。我们始终不渝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永远是世界的和平力量、稳定力量、进步力量。中国军队越强大,制约战争的和平力量就越有力,和平与发展就越有保障。
人民军队以热血锻铸和平盾牌,用行动谱写大国担当。在战火纷飞的维和任务区、在安全环境复杂的亚丁湾、在国际人道主义救援的一线……中国军人直面困难艰险,让和平的阳光照耀受创的土地,温暖困境中的心灵。
雄师列阵,气势如虹。受阅方队中,一抹亮丽的“和平蓝”格外耀眼。为和平而来、为和平坚守,今年是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5周年。35年来,我国累计派出维和人员5万余人次,17名官兵在执行维和任务中献出宝贵生命……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重要贡献。实践充分证明,不管时代如何发展,人民军队永远是和平之师、正义之师、文明之师。
时刻准备为正义而战、为和平而战、为人民而战的人民军队,决不允许否认和歪曲侵略历史,决不允许军国主义卷土重来,决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全军官兵应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忠实履行神圣职责,全面提高新时代备战打仗能力,充分发挥军事力量在塑造态势、管控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方面的战略功能。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使命意识,知重负重、知难克难、知险化险,努力把我们党领导的这支英雄军队锻造得更加坚强,全力打好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攻坚战,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战略支撑,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