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守官德人品高地
■孙文广
习主席高度重视党员干部修身立德问题,明确要求党员干部做人要有人品,当官要有官德。官德人品不是抽象的道德符号,而是工作生活中可感知的日常言行。比如,有没有把权力当成谋取私利的工具?有没有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有没有“手电筒只照别人”,对人要求严、对己要求松?
官德人品是为官从政、立身做人的“压舱石”。党员干部倘若在官德人品上出了问题,就可能在利益诱惑前迷失方向、在权力考验中偏离轨道。何卫东、苗华等贪腐分子的失节变质、违纪违法,与官德不正、人品失范有着必然联系。纵观那些犯错误、栽跟头的党员干部,往往从收一次“小礼品”、破一次规矩、搞一次特殊开始,放松对诱惑考验的警惕,放宽对自己的要求,思想道德逐渐滑坡,最终在贪欲的泥潭里越陷越深。他们栽跟头,不是栽在才干上,而是栽在德行上;不是栽在做事上,而是栽在做人上。
如何对待公与私,是检验官德人品的重要“试金石”。新中国成立初期,时任新疆军区司令员王震收到弟弟王余美的来信,信中提出要他寄款或写信给当地政府,帮助建一座大院。原来,王余美听说哥哥当了“大官”,便萌生了修大房子的想法,让母亲和家人能够过得舒服一点。收到来信后,王震十分生气,当即回信,严厉训斥弟弟“不能靠我占便宜,更不能靠我耍威风”。
1949年,毛岸英也曾收到表舅向三立的一封家书,信中转述了杨开慧胞兄杨开智“希望在长沙有厅长方面位置”的想法。毛岸英严词驳回了亲属的请求,并指明:“新的时代,这种一步登高的‘做官’思想已是极端落后了,而尤以通过我父亲即能‘上任’,更是要不得的想法。”
王震的严拒,拒的是权力异化的私心;毛岸英的驳回,驳的是特权思想的旧念。他们坚定选择的背后,正是共产党人最珍贵的精神品质——“完全不谋私利,而只为民族与人民求福利”的官德人品。
“德行者,兵之厚积也”。《孙膑兵法》中的这句箴言,揭示了官德人品与军队内部凝聚力的深层关联。我军自诞生之日起,就坚持官兵一致、发扬民主,广大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冲在一线,以“看我的”“跟我上”的模范带头行动,形成强大感召力、影响力,带动官兵出色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一项项艰巨任务。
事实证明,党员干部公正无私、以身作则,凡事带头、不搞特殊,官兵自会心生敬佩、主动追随;反之,就会撕裂内部信任,涣散军心士气。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高级将领勾心斗角、互不配合,部队经常克扣军饷、欺压士兵,导致军心涣散、士气低落,最终在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面前兵败如山倒。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人民对军队的信任与拥护,从来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源于官兵一言一行所折射出的品德修养,源于党员干部以身作则所传递出的作风形象。战争年代,哪怕饥渴难耐也不摘老乡一个苹果,哪怕露宿街头也不打扰百姓……我军官兵守纪律、重品行的实际行动,让人民军队为人民的形象深入人心,也因此收获了人民群众“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的爱戴、拥护与支持。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军情都在发生复杂深刻变化,我军在政治上面临的考验错综复杂,品德修养作为军人的立身之本和军队的聚力之基、形象之源,其重要性愈发凸显。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坚守官德人品高地,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才能确保部队始终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