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认识非对称作战思想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王剑 责任编辑:乔楠楠 2018-03-27 18:08:39

认识非对称作战思想,这份秘笈请收好

战场上,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利益,是任何指挥官都梦寐以求的目标,美军在1991年首次提出“非对称作战”概念,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非对称作战既是一种作战思想,也是一种高效的作战方法,其核心理念是扬长避短、趋利避害、避敌锋芒、出奇制胜,实质是高效聚集和释放战斗力。信息化战争中非对称作战的效能更加突出,给交战双方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当前,非对称作战理论仍在不断发展完善中,只有辩证理解,准确把握,才能在战场上有效运用。

非对称作战思想和实践根植于人类军事史。认识非对称作战,目光不能仅局限于20世纪90年代后。《孙子兵法》在2500多年前就提出了“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以正合,以奇胜”等观点,至今仍是非对称作战必须遵循的法则。公元前261年西方发生的坎尼之战,迦太基著名将领汉尼拔巧妙运用骑兵攻击罗马军队的重装步兵,以不到6千人伤亡的代价歼敌7万余人。近现代以来,我军的“游击战”、纳粹德国的“闪击战”、美军的“空地一体战”等,都闪耀着非对称作战的思想光芒。历史是最好的老师,理清非对称作战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对把握其特点规律及制胜机理,洞见发展趋势,进而赢得未来战场主动,有着重要意义。

非对称作战致胜的思想基础是全面辩证的战争观。“强胜弱败”是战争的普遍规律,但历史上,“以弱胜强”的战例却比比皆是。究其原因,战争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胜负并不仅仅取决于力量的强弱,还受政治、经济、文化、民众心理、指挥者素质等多种因素制约,只有基于对这些因素辩证的认识,才能在战争实践中运用反向思维,发挥自身优势去打击或削弱对手,赢得胜利。历时78天的科索沃战争中,美军前10天主要打击南联盟军事、政治目标,未能使其屈服;随后美军全面调整作战计划,重点打击桥梁、炼油厂、电厂等事关国计民生的目标,使南联盟交通中断,停水停电,民不聊生。2个月后,民众怨声载道,难民大量流散,对战争的信心和支持度均大幅降低,最终南联盟政府不得不接受北约提出的条件。

非对称作战并不排斥对称作战。现代战争中,对称作战和非对称作战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性作用,不能突出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试想,如果空军只能实施对地打击而不能开展空战夺取制空权,陆军只能实施特种作战而失去了歼灭敌重兵集团的能力,如何能取得战争的胜利?事实上,美军在1993年版《联合作战纲要》中就指出“联合部队指挥官要协调运用对称作战和非对称作战,最大限度地发挥联合作战的优势。” 科索沃战争中,由于美国事先声明不会投入地面作战力量,使得南联盟军队可以化整为零,分散部署,由此极大削弱了美军前期空袭军事目标的效能,整个战争中,南联盟保存了80%的军事实力,只有462名军人在战争中阵亡。相反,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从一开始就投入地面部队, 迫使伊军不得不集结兵力抗击,此举为空中打击创造了有利条件,极大提高了空袭效能,美军在战后的总结报告中指出:“地面力量增强了空中力量,反之空中力量也增强了地面力量。”

非对称作战是一把“双刃剑”。“非对称”是相互的,它既是强势之军高效达成战争目的的利剑,也是弱势之旅战胜强敌的法宝。近几场局部战争中,美军充分发挥其高技术优势,极大加速了战争进程,减少了己方人员伤亡:海湾战争持续42天,147名士兵阵亡;科索沃战争持续78天,“零伤亡”;伊拉克战争仅用21天就攻下了巴格达,阵亡117人。而面对美军的优势,弱势之旅并非毫无还手之力。1993年10月4日,美国电视屏幕上出现了索马里人用绳子拖着1具美军士兵尸体游街示众的画面,强烈震撼了美国民众,对政府出兵索马里的不满情绪也急剧上升,最终导致美军从索马里撤军。可见,实施非对称作战,无论是强势一方还是弱势一方,都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寻找对己方有利的“差异”,并利用这种“差异”带来的优势去打击敌人;同时还要做好对敌非对称作战的防护,减少和避免己方弱点被敌利用,以保持主动。(王剑)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