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为打仗而存在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解辛平 责任编辑:丁杨 2018-07-30 08:22:29

(二)

一个强大国家的背后,必定站立着一支强大的军队。

2015年,也门爆发内战,中国派出海军战舰迅速撤出600多名中国公民。“祖国派军舰接亲人们回家”,临沂舰打出的横幅令无数华人泪目。

镜头拉回到20年前,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边境战争爆发,100多名中国公民只能靠5条小渔船漂泊到沙特辗转回国。

时间里往往藏着答案。相似的困境,迥异的场景,见证了一支军队的使命拓展。

“我军必须服从服务于党的历史使命,把握新时代国家安全战略需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战略支撑。”跨越历史千年,将强未强当口,中国梦强军梦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2020年、2035年、本世纪中叶,在党的十九大战略擘画中,强军事业按照复兴伟业的进程同步部署。3个相同的“时间刻度”,标注出新时代人民军队的“使命刻度”——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程必须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适应,军事能力必须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需求相适应。

大国崛起,绝不是一帆风顺、诗情画意的图景。我们知道“落后就要挨打”,更要知道“崛起必遭遏制”;我们懂得“发展才能安全”,更要懂得“高速发展需要更高水平的安全”。

中国这艘驶向复兴的巨轮,正行至关键航段,体量越大、航速越快、离目标越近,阻力和风险就越大。最自信的时候,也最容易骄傲自满;最吃劲的时候,也最需要安全保障。

历史发展的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回望近代中国走过的发展道路,曾屡屡被外敌阻滞,孱弱的军事力量总是最先倒下的那块“多米诺骨牌”。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再好的机遇期也会失之交臂。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帝国主义把战火烧到鸭绿江畔。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上甘岭、在长津湖、在三八线浴血奋战,以一场史诗般的胜利挺起了新中国的脊梁,让全世界对我们肃然起敬。正是这一仗,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人民军队军威,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维护了亚洲以及世界的和平。

战争年代,军队必须赴汤蹈火;岁月静好,军队更要负重前行——进入新时代,人民军队使命如山:巩固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维护我国海外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既是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要求,也是我军全部价值所在。

能否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我们必须作出斩钉截铁的回答。

(三)

“有一个道理不用讲,战士就该上战场。”一首耳熟能详的战歌、一句简简单单的歌词,道出了军人价值所在。

当兵打仗天经地义,这个最基本的道理,今天为什么需要反复强调?和平积弊的危害众所周知,全军上下深恶痛绝,今天为什么仍时有发生?

任何问题的产生,都有其深层的原因。如果不挖出问题背后的问题、思想深处的根源,和平积弊还会像野草一样,锄了一茬再长一茬。

有人说,军人最大的敌人是和平。非也!关键是得了“和平病”,姓军不务军、备战不研战、练武不精武。归根结底,是淡忘了军队职责、淡化了军人意识。

众声喧哗的时代,不缺少有“主意”的人,但缺少有主义的人。穿上军装,首先要知道我是谁、为了谁,为谁扛枪、为谁打仗。

如果把从军当就业、把部队当跳板,只想到军营镀镀金、学技术、赚取政策优待;如果只琢磨提职晋升、只考虑福利待遇,脑子里装满“进城、安家、名利”的人生规划……这样的军人怎么可能“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阵之时,则忘其亲;击鼓之时,则忘其身”。

有一个战士在1929年6月29日《红旗》刊物的一篇文章中写道:“我们红军是有主义的军队,有政治训练的军队。我们不仅懂得怎样打仗,特别懂得为什么要打仗。”

今日重温,已无从考证这个战士叫什么,但我们确切地知道他信仰什么。不为官、不为钱,只为主义只为信仰。“我的一切属于光荣的军旗,只有姓名才唯一属于自己……”这,才是革命军人应有的魂魄!

“过日子”的心态从来与军人的状态格格不入,从走进军营那天起,就要永远保持对军人职业的敬畏,懂得我们是人群中与众不同的“那一个”。

人在军营,心也要在军营。如果心思不在战场,备战不在状态,只有职务恐慌、没有本领恐慌,只追求生活化、不强调战斗味,只喜欢聊房子价格、汽车牌子、赚钱行业,不研究军情热点、军事训练、武器装备,这样的军人和老百姓有什么区别?

一只温水里的青蛙,亡于不知不觉。过日子的心态,就是扼杀军队战斗力的温水。“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内心深处没有点燃烽火狼烟,就不可能真的谋打仗练打仗。

2006年秋天,一名军官放弃留在北京大机关的机会,申请回到基层部队:“3个月没有听到坦克的轰鸣,心里感到空落落的,如果将来有战事,我更希望在一线冲锋陷阵。”他叫满广志,后来成为著名的“蓝军旅长”。他的笔记本扉页上写着一句话:“从我们这一代起,中国将不再给任何国度的军人提供创造荣誉、建立功勋的机会。”这,才是革命军人应有的抱负。

英雄辈出是伟大军队的标志,英雄情结是军人精神的标配。没有英雄气,祛不了“和平病”;没有英雄梦,何谈强军梦?

揉出来的馒头,摔打出来的兵。打靶铺个垫子,护肤品堆满柜子,轻武器射击有“保姆”架枪压弹……如果带兵像这样哄着捧着,生怕磕着碰着,就永远带不出“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虎贲之师。

“只要还有一个人,就要同敌人血战到底,这是人民军队的信条。”真正的军人,为战而生,为战而死。一次高风险课目试训,“金头盔”飞行员蒋佳冀要求第一个试飞,他在请战书中写下:“遗憾的是,我只能为祖国牺牲一次!”这,才是革命军人应有的气概!

战士就是战士,战斗队就是战斗队,战斗力就是战斗力!

一支军队的所向披靡,不仅在于拥有让敌人忌惮的武器,更在于拥有令敌人胆寒的将士——他们深信“军人的专业是打仗,军队的价值在打赢”;他们思打仗谋打仗练打仗,如喝水吃饭一般自觉;他们眼睛始终盯着敌人,肩上始终扛着责任,时刻准备为祖国和人民去战斗!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