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生与死这个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 军人这样回答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周燕虎 黄家波 责任编辑:乔楠楠 2018-11-27 03:13:33

军人生死观展现着心中的大爱

■周燕虎

●战死沙场、马革裹尸历来是军人生死观的最高境界。军人能打胜仗,对党忠诚的铮铮铁骨不可无,敢于冲锋的雄风锐气不可少,不惧生死考验的牺牲精神不可丢

回望10位全军挂像英模走过的人生历程,尤其是生死时刻释放出的那股能量,犹如一颗颗“精神原子弹”,让天地动容。在那一刻,军人的荣誉、生命的价值、人生的意义,得到了最为完美的诠释,升腾在万里苍穹,激荡在人们心中,化作了永恒的山脉,化成了不朽的军魂,化为了顶天立地、照耀千古的民族精神。

从为人民利益而死的张思德、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在烈火中永生的邱少云,到倒在抗洪一线的李向群、隐姓埋名为强国的林俊德、逐梦海天的张超……10位全军挂像英模虽然生于不同年代,担负着不同使命,奋战在不同战线,但在面临生死的那一瞬间,无一例外,都毫不犹豫、义无反顾地放下小我,用生命和热血践行着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他们并非不珍惜生命、不热爱生活、不留恋亲人,他们也是血肉之躯、也有丰富情感,只不过在他们的心里,还有比生命更为宝贵、更为崇高的东西,那就是国家的尊严、人民的利益,军人的荣誉、使命和责任。虽然没有豪言壮语,他们却用最为执着的信念、最为坚定的行动、最为无畏的选择,演绎了一个个感天动地的英雄故事,构建起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

生与死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生死观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正如司马迁所说的“人固有一死”,但到底是“重于泰山”还是“轻于鸿毛”,彰显信仰追求,体现精神境界,检验气节品质。军人因打仗而存在,因使命而崇高。无论是战火纷飞的革命岁月,还是铺锦叠彩的和平年代,军人随时随地都要面临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这种考验,经常表现为一种狭路相逢、一种自我选择、一种条件反射。也正是那一个个刹那间的生死抉择,诠释了军人生死观的深刻内涵,铸就了崇高与伟大,谱写了最为壮美的英雄史诗。

“什么也不说,祖国知道我,一颗博大的心哪,愿天下都快乐……”英雄的情怀、英雄的本色、英雄的精神,难以与生俱来、一蹴而就,而是几十年如一日的执着坚守和不懈奋斗,是融在灵魂深处的大爱情怀和高远追求,是对生死观的深邃思索和身体力行。林俊德26岁走进罗布泊,扎根大漠深处一辈子,参与了我国的全部核试验,用生命的光和热,为共和国创造出“太阳”和“惊雷”;张超常年驾机翱翔于海天,曾在超气象条件下探路迫降,挑战过“世界上最危险”的着陆区……他们之所以不畏风险、不惧生死、不怕牺牲,因为他们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把军人使命看得比生命还重。在他们看来,生命诚可贵,为了正义事业而献身则更加高尚,人生的真谛、军人的价值就在这种牺牲奉献中得以实现。

战死沙场、马革裹尸历来是军人生死观的最高境界。军人能打胜仗,对党忠诚的铮铮铁骨不可无,敢于冲锋的雄风锐气不可少,不惧生死考验的牺牲精神不可丢。阔步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伟大征程,我们应积极从全军挂像英模身上汲取丰厚精神营养,深切感悟他们不忘初心、勇于牺牲的使命担当和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让英雄的血性基因在身体里流淌,把生死观作为军旅人生的重大课题和重要考验,全力锻造绝对纯洁、献身使命的忠诚品质,涵养心怀大我、心向胜利的大爱情怀,培塑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坚决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以青春之我击水中流,以奋斗之我奋楫争先,以奉献之我强国兴军,把青春热血洒向军营沃土,推动强军事业劈波斩浪、扬帆远航,驶向更加辉煌的未来,在献身使命中谱写更加精彩的人生篇章。

(作者单位: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

锻造一颗勇敢的心

■黄家波

●一个有伟大英雄的民族,才是伟大的民族。我们应该像张超一样,锻造一颗勇敢的心,纵百折而不挠,历万难而不屈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的利益而奉献生命的人,其生也伟大,其死也光荣。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不仅是因为他们有过人之智勇,也不仅是因为他们有惊天动地之举,更是因为他们有着非同寻常人的坚韧品质,作出了不平常的选择。“筑梦海天的强军先锋”张超就用自己平凡的人生和不平凡的选择,向我们诠释了何为英雄,何为死得其所。

“飞行舰载机虽然危险,但我有信心驾驭它……”轻轻一句便是他的承诺,也是中国军人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向死而生的承诺!在遴选舰载战斗机飞行员时,他第一个递交了申请表,在他的眼里,在他的心里,国家利益永远在第一位。遇到急难险重的训练课目主动请缨的,是他;总是把最危险的活儿往自己身上揽的,还是他。这便是张超,与蓝天搏斗,以无畏支起梦想,他是新时代中国军人的骄傲!

“人民海军想要飞向远海大洋,就要有一群不畏风雨的雄鹰,哪怕是付出生命的代价,也要振翅高飞”,这是他的第一次选择。像雄鹰离巢,他选择了参加海军部队,离开了温馨舒适的家。正是因为这次选择,他与家人聚少离多,连隔着荧屏相见一次也显得弥足珍贵,陪伴他的常是单调且高强度的军事训练。但他从未后悔,从未有半刻回头,因为他意志如钢,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本有充足时间逃生的他,选择拼死一搏保全战机,这是他的第二次选择。从战机报警到跳伞离机的4.4秒里,他只有一个动作,那便是使尽全身力气推杆到底,没有丝毫犹豫,没有丝毫不舍,只有报效国家的毅然,只有为国捐躯的决然,即便这是生命最后一刻,不能忘却的依然是国家利益。人固有一死,为国家而死,为梦想而死,便是重于泰山,死得其所。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勇敢产生在斗争中,勇气是在每天对困难的顽强抵抗中养成的。我们青年的箴言就是勇敢、顽强、坚定,就是排除一切障碍。”张超就是这样的青年,“喜欢挑战是我的性格,再危险也得有人飞……”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一直奋斗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上,一直在与蓝天搏斗,以勇敢的心支撑起自己的梦想,更是以大无畏的行动支撑起中国军人的担当!纵使是跳伞后坠地身受重伤,他留给战友的最后一句话仍然是:“我是不是要死了,再也飞不了了……”没有丝毫埋怨和后悔,有的只是没能继续圆梦的不甘,是再也不能回到蓝天的遗憾。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虽然张超的生命之花凋零在29岁,但他永远活在人民心里。他化成了和煦的春风,守候着我们的家园,只要春风吹过的地方,到处都展现着勃勃生机。一个有伟大英雄的民族,才是伟大的民族。我们应该像张超一样,锻造一颗勇敢的心,纵百折而不挠,历万难而不屈。愿英雄永生,激励我们奋勇前行。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