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潮正阔 逐梦新征程

——写在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张顺亮 责任编辑:丁杨 2019-04-29 08:51:20

“红楼飞雪,一时英杰,先哲曾书写,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救亡图存,是五四运动最直接的动因;爱国强国,是五四精神最核心的内容。

习主席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

将历史的时针回拨,听一听那场浪潮中学生的呐喊与呼号——

“呜呼!神州有陆沉之惨,五胡有猾夏之忧。当国家存亡之际,正吾人生死之关。”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吾人期合全国国民之能力,挽救危亡,死生以之,义不反顾。”

……

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始终围绕“国”字在演行,更体现出了深沉炽热的爱国心、报国情。

从此,中国青年们挟带着这一前所未有的“精神装备”出发了,义无反顾,砥砺前行,“青春在所有的日子中穿行,在人们骄傲的注视中快乐向前”。

“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军人的前途命运,历来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每名官兵都是“梦之队”的一员,用青春的面庞装点祖国容颜,用拼搏的汗水浇灌军营绿花,换来家国安宁、梦想成真。

“你站立的地方,就是祖国。”选择了军营的“风花雪月”,也就选择了与祖国一起心跳、与军队共同成长。锚定许党报国的精神坐标,方能风吹雨打不迷航、危急时刻顶得上、面对强敌敢较量。

记得去年此时,习主席离开北大校园时,师生们齐声高喊“团结起来、振兴中华”,放声高唱《歌唱祖国》,掌声、问候声和歌声、口号声在校园里久久回荡。

青年是未来,也是现在。

从五四到新时代,广大青年对祖国的挚爱一脉相承、一样炽烈,“传承着过去,叫世间惊讶”。

《世界秩序》一书中写道:“评判每一代人时,要看他们是否正视了人类社会最宏大和最重要的问题。”

如果用这句话来评判那个时代的青年,就会发现:五四运动之所以永恒,不仅在于罢课、罢工、罢市这些壮举,更在于它拥有一层更深刻、更彻底、更伟大的灵魂——解放思想,寻找主义,开辟一条新的可行的救国强国之道。

“五四运动是思想解放运动。”那时候,动不动就说什么主义,成为一种时髦。毛泽东形容这些新思想、新思潮:就像洞庭湖的闸门打开了一样,席卷一切,顺它的生,逆它的死!

“吾辈皆身处沟渠之中,然其必有仰望星空者也。”

潮落之后,大多数人又回到了日常,一部分先进分子则开始转向更深层次的探索,通过反复比较和缜密思考后认识到:无论选择和引进什么思想、主义,必须是为了探索“国家的命运”。

“一旦思想的闪电刺破地表,它就会引起整个地壳的运动。”五四运动使越来越多的人信奉马克思主义,选择了共产党和社会主义。

大浪淘沙,铅华洗尽。由五四运动开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证明了中国共产党“能”、马克思主义“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青年一代是党和军队的未来和希望。”作为国家领袖、三军统帅,习主席夙夜在公、日理万机,但不管有多忙,五四的时间总是留给青年人的。一次次交流、回信、鼓劲,讲得最多的是“主义”,反复强调的是“信念”。

理论上的认同是最根本的认同,思想上的追随是最内在的追随。新时代的青年官兵必须听党话、跟党走,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使五四精神的花朵更加绚丽,五四运动的光芒更加夺目。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