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朋友圈的“军字招牌”

——来自部分官兵微信朋友圈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中国国防报 作者:王少亭 责任编辑:张诗梦 2019-08-27 10:47:14

写在前面

作为一款即时通信软件,微信在人们生活中深度普及,用户数达到数亿。恰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微信在给官兵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几多隐忧。

打开一扇沟通交流的窗口

“许多人在朋友圈里健身打卡、旅游打卡、美食打卡、聚会打卡……但我并不羡慕向往这种生活。”某部班长程旭说,“我的朋友圈展示的大多都是军营生活里的‘小确幸’,放松心情的同时,也让外面的朋友知道,部队生活不是只有枯燥乏味的训练,我们的生活同样多姿多彩。”

程旭所在部队营区在大山里,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霜、冬有雪,他平时顺手拍的照片,常常能在朋友圈赢得许多点赞和评论。

军人朋友圈,搭起了一座与外界交流的桥梁,打开了外界了解军营、读懂军人的窗口。

2017年,在东北服役的郑遥,结束与女朋友长达4年的爱情长跑,走进了婚姻殿堂。婚后妻子在老家工作,二人两地分居、聚少离多。今年年初,他们有了爱情结晶。女儿的诞生,给郑遥的生活带来无限乐趣,也增加了无尽的相思。

“丫丫笑了!”“丫丫会说话了!”“丫丫叫爸爸了”……工作闲暇打开朋友圈时,郑遥常常能看到妻子晒的女儿照片视频。“其实也可以视频通话,但是这不经意出现的照片视频就像在艰苦训练生活中的一份小惊喜,立马能给我‘充上电’。”不仅如此,郑遥还告诉记者,每当他发了有关女儿的朋友圈,都会获得许多朋友、战友的点赞和祝福。在他看来,这是精神慰藉、也是无形的力量。

“我基本不对战士有上级规定要求之外的限制。”驻徐州某旅保障营教导员告诉记者,作为一线带兵人,他认为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当下,军人不可能游离于网络之外,而应该积极适应形势变化,科学使用、主动融入。

该营有个战士,平时沉默寡言,与战友交流也不多。连队干部原本担心他长此以往心理方面出现问题,但了解后发现,他在微信朋友圈却十分活跃,说时事、论古今、谈文化、话情感,俨然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我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现实生活里,和战友交流感觉嘴巴跟不上脑子,但在朋友圈里,我能更好地表达自己,找到许多有共同语言的人。”小伙子的解释打消了连队干部的顾虑。

“朋友圈可以疏导情绪、排遣压力,放松精神、消除疲劳。”该营教导员告诉记者,“官兵正值青春年华,渴望与外界交流,希望得到大家认可,而朋友圈正好可以满足这些心理需求。”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