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国之治迈向强国之治

——新中国70年社会治理现代化巡礼

来源:新华社 作者:杨维汉 刘奕湛 等 责任编辑:刘上靖 2019-09-20 18:25:25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

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每晚7点,一支由群众组成的巡逻队伍,身着统一服装,在派出所民警带领下,活跃在枫桥镇大街小巷。所到之处,人们倍感安心。

他们有一个响亮的名字——“红枫义警”。“红”代表党建引领;“枫”代表“枫桥经验”。

1963年,枫桥干部群众创造了“在党的领导下,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经验。如今,党建引领成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灵魂,基层群众、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会治理,成为鲜明特征。

56年慷慨激昂,“枫桥经验”从枫桥镇发端,在全国开枝散叶、硕果累累,成为社会治理的典范。

中国社会治理点多、面广、难度大。一个近14亿人口的大国,治理没有现成经验可循。

历史,总在变革中迸发前进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奋进求索,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党的十九大报告写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勾勒出社会治理的和美景象,绘制出新时代的和谐画卷。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单位人”到“社会人”,从传统的“熟人社会”到当下的“陌生人社会”,在中国社会的历史转型大潮中,治理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绝非易事。

一本本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上世纪90年代的户口簿,静静地摆放在云南警察陈列室的玻璃展柜里。卷曲的边角、泛黄的纸页,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变迁……

“户口登记从城乡二元分化到一元协同发展,户口迁移从‘农转非’的计划指标到逐步放宽城镇落户门槛,无户口人员从祈盼政策松动到常态化登记解决,户籍制度的持续改革,是中国社会治理演变的鲜活注脚。”云南省公安厅治安管理总队总队长徐志勇说。

中国正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

70年,中国农业人口比重减少五成。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户籍、土地、财政、教育、就业、医保和住房等一系列改革的深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速度明显加快。

“中国社会已从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业社会、乡村社会,逐步向工业社会和现代社会转变,城市化水平大幅提升;由封闭半封闭型社会向开放型社会转变。”魏礼群说,“整个社会日益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现代化的特征。”

社会治理从国家一元管理向多元社会主体共建共治共享转变,这是大势所趋。

在现代社会治理中,政府是社会治理的主导力量,但已不是社会治理的唯一主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城乡社区居民组织、社会公众等都成为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任务。

坚持党建引领、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是贯穿社会治理的一条红线——

“8年的违建,现在终于拆掉了。”北京市丰台区马连道欣园东路的居民范大妈指着路北侧的空地,连说“没想到”。

一座长期租住近300人、安全隐患突出的“公寓楼”拆不动,因为它刚好“骑”在两区交界线上,拆除工作要协调两区的多个部门,难度大。北京开展“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街道吹响“跨区联合哨”,两区执法部门相继“报到”,多年顽疾被合力解决。

群众的诉求就是“哨声”。拆除违建、解决交通拥堵、清理“僵尸车”……“吹哨报到”重点是形成条块合力,抓住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这条主线,逐步把公众、社会力量和党委政府的关系从“站着看”变为“跟着干”。

“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是以党建为引领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范例,其实质是城市基层从传统管理向现代治理转变的系统性革命。

上世纪50年代初,“居委会党建”应运而生;80年代中期,“社区”逐步形成,进入“街道社区党建”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启“城市基层党建”创新发展阶段,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有机联结辖区单位、行业及各领域党组织。

从街道社区党建到城市基层党建,这是对党建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主动适应城市改革发展和城市基层治理的关键之举。

时代虽然在变,以人民为中心的赤诚不变。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掷地有声——“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

深圳市建设上千个标准化党群服务中心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大连市西岗区组织发动离退休党员组建300多支服务队伍入户走访掌握社情,南京市栖霞区仙林街道推进党组织延伸到网格……

以着力提升“政治领导力、组织覆盖力、群众凝聚力、社会号召力、发展推动力、自我革新力”为目标,将党的领导贯穿于基层社会治理各方面全过程。

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

建立完善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浙江续写好“枫桥经验”新时代篇章;黑龙江大庆市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人民调解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河南南阳市创新发展“枫桥经验”促进民族团结……推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

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高对动态环境下社会治安的控制力。全国已建成各级综治中心64.9万个,其中省级综治中心28个,市、县、乡、村等四级综治中心建成率分别达到了89.6%、94.6%、97.6%、93.7%。

人、地、物、事、组织等要素和服务纳入网格,感知社会最细微的变化。全国村(社区)共划分网格257.3万多个,有网格员429.8万人,北京等25个省区市实现网格化服务管理全覆盖,发现、分析、解决、核实反馈问题,更加快捷准确。

加大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全国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78.2%,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43.7%,社区对居民群众的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夯实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救助困难群众。建立健全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

构建统一指挥、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国家应急体系。2018年4月16日,新组建的应急管理部挂牌,把13项与应急响应有关的职能进行整合和优化,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建设提升到新高度。

……

共同参与社会建设、共同参与治理活动、共同分享治理成果。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

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才能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