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洲襄盛会,军运筑和平。
熊熊燃烧的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圣火即将熄灭。来自世界各地的近万名军人运动员相聚江城武汉,沐浴“和平荣光”,场上公平竞技、全力拼搏,场下击掌相拥、畅叙友情。
用体育的阳光穿透战争阴霾,用友谊的桥梁促进文明沟通,用心灵的交融凝聚和平力量。“九省通衢”之城,迸发激情留下深刻“中国印记”;各国军体健儿,挥洒铁血豪情彰显军人荣耀;璀璨军运盛会,浓墨重彩地描绘出“共享友谊、同筑和平”的美好篇章。
书写军运新篇
一场军体盛会,演绎和合之声。
“壮观、惊艳、震撼……”一场精彩绝伦的开幕式《和平的薪火》,让更多人了解到曾饱受战争苦难的中国人民,对和平有着持久的追求和深沉的渴望。
武汉的“武”字,由“止”和“戈”组成。早在两千多年前,荆楚大地就提出“止戈为武”。世界军人运动会是因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而诞生,而中国是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军运会第一次在中国举办意义非凡——在世界舞台上体现中国对和平进程的贡献。”国际军事体育理事会主席皮奇里洛说。
自2015年5月成功申办军运会以来,中国政府和军队坚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理念,按照世界眼光、奥运思维、中国特色,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赛会筹备的各项工作。
五洲相聚,共享荣光。109个国家的近万名运动员参赛,设置27个大项、329个项目,堪比“奥运标准”的比赛、住宿、接待条件,为各国运动员提供了更广阔的“共享友谊、同筑和平”平台。
首次走出军营办赛,首次集中建设军运村,首次实现在同一个城市举办所有比赛项目,首次为各个代表团提供全方位的志愿服务。“本届军运会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可媲美任何世界级体育赛事。”皮奇里洛说,武汉军运会让全世界认识到体育对军事准备、维和行动及全球军队交流带来的重要性。
截至26日,武汉军运会已有近百项国际军体纪录被打破。国际军体秘书长科伊塔将此归功于高水平的场馆条件和标准,便利的运动员生活和训练设施。他认为,武汉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中国对国际军事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武汉军运会,在世界军运史上留下了鲜明的中国印记,也让这座华中重镇迸发出炙热的激情,向国际化大都市加速迈进。
开幕式结束后,5万多现场观众、1万多演职人员有序离场的同时,几乎带走了全部场内垃圾;招募2.6万名赛会志愿者,报名人数超过了9万人;大量比赛场场爆满“一票难求”,观众席上的欢呼与加油声充分展示出这座城市的热情。
在现代五项的游泳比赛中,尼泊尔选手亚拉伊尔完成最后一个转身时,同组两名对手已经上岸。“最后一段我独自游泳时,看台上热烈的掌声,给我很多温暖和鼓励。”他在赛后说。
办好一场会,激活一座城。举办军运会,给武汉这座有着3500多年历史的名城,由内而外带来“每天不一样”的变化。
近三年来,武汉共整治提升1300多公里道路,累计种树36万株,城市天际线整体得到优化,地铁线网运营里程突破330公里,路成网、河成景、湖成环。一批老小区“微改造”,大街小巷的老旧院落旧貌换新颜。新建改建的体育场馆,将为市民在“家门口运动”提供更多选择。
在举办军运会中变得更有颜值、更有魅力的武汉,绽放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豪迈与信心。
面貌之变、开放之变、信心之变。
谈到一场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对东道主的影响,武汉友城德国杜伊斯堡市的市长索伦·林克说,市民通过参与和融入,也将获得极大的认同感与使命感,“对城市发展有非常积极的引导作用”。
以管窥豹。武汉军运会也成为世界深入了解中国改革开放成就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一扇窗口。
63条国际及地区直达航线开通,282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入驻,超过千列的中欧武汉班列往返亚欧大陆……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教练员,切身感受了这座长江经济带上的城市江湖灵动的自然环境,通江达海的交通区位和一日千里的发展速度。
蒙古国代表团乘飞机抵达北京后,转乘高铁到武汉,代表团官员甘库亚格说:“沿途都能看到各种建设,感受到中国的发展。”
经济飞速发展,文化广泛传播。军运村中安排的特色文艺演出、武汉剪纸和广州玉雕等非遗文化展示,让八方来客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在军运村商业街,巴西代表团官员加维尼奥试戴了一副由“美”字组成的四面镂空耳环。她说:“中国的城市环境美、人友善,给自己留下许多美好记忆。”
武汉因军运更美丽,军运因武汉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