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巡礼:走向全面小康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刘上靖 2020-09-27 23:18:07

发展开新局

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旅游市场呈现恢复态势。有市场分析报告预计,今年国庆中秋节假期,住宿消费有望恢复至往年同期水平,甚至出现小幅增长,旅游消费达到最近几个月来的新高点。

以旅游为代表的消费,持续成为中国经济的第一拉动力,展现了 “十三五”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

5年间,中国发展含金量更高。2019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40万亿元大关,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60%左右。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15年至2019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实际增长10.4%;服务业“稳定器”作用进一步增强,新兴服务业高速增长。

5年间,中国发展动力更充沛。2019年,我国位列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14位,比上年上升3位;研发经费投入总量居世界第二,全员劳动生产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稳步提高。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量子通信等领域取得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创新引领作用增强。

5年间,中国发展协调性更好。2019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升至60.6%,比2015年提高4.5个百分点。东中西和东北“四大板块”联动发展,重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落实,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呈现新格局。

5年间,中国发展持续性更强。2019年,单位GDP能耗比2015年下降13.2%;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82%;地表水质量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74.9%,比2015年提高8.9个百分点,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前不久,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和浙江自贸试验区扩展区域方案正式出台,自贸试验区扩容至21个,改革开放增添新注脚。

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将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动力。

民生增福祉

易地扶贫搬迁住上新房、扶贫专项贷款投资羊羔生意、担任公益性岗位增收……5年间,青海省贵德县常牧镇切扎村村民万德卡摆脱贫困,一家人的生活逐渐红火起来。

增进民生福祉是我国发展的根本目的。“十三五”时期,我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14亿中国人在共同富裕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2016年至2019年,超过500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3416元增加到2019年的9808元,年均增幅30.2%。当前,全国上下正全力冲刺,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升。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733元,比2015年增长39.9%,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持续扩大。2019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降至28.2%,比2015年下降2.4个百分点,家电全面普及,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达35.3辆。

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持续增加,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快推进,2016年至2019年全国棚户区改造开工累计2157万套。

社会事业繁荣发展。2019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4.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7年。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平均预期寿命2019年达77.3岁。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今年8月,“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网上意见征求活动,这是我国五年规划编制史上首次通过互联网向全社会征求意见。

人们期待,以五年规划为蓝图,全国上下接续奋斗,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迈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