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陆军上尉昂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榜样”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昂 博 吕德胜 次春晖 张玉祯 责任编辑:李庆桐 2023-06-12 10:19:12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榜样”

■缅甸陆军上尉 昂 博

我于今年3月来到重庆,开始了自己在中国的留学生活。绿色,是这座城市给我的第一印象。不管在校内还是校外,这里随处都能看到绿意葱茏的草木。我所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的老师表示,现在中国人常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细细品味,这句非常朴实的话语,蕴藏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刻道理。

来中国留学前,我曾经在缅甸首都内比都的动物园里看到过大熊猫。在外训大队的文化长廊里看到那只可爱的大熊猫雕塑时,我再次被“萌”到了。队长告诉我,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被称为“国宝”,一度濒临灭绝。后来,中国花大力气开展大熊猫保护,还设立了大熊猫国家公园。现在,大熊猫的数量已经恢复到约2600只,从“濒危”降为“易危”等级。队长还建议我,既然来到了大熊猫的故乡,一定要找机会到大熊猫国家公园看看。

世界环境日那天,老师给我们播放了一段记录2021年云南亚洲象群北迁南归的视频。除了大象略显笨拙而可爱的动作,视频中人们关爱象群的温暖画面也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老师说,那段视频不仅是象群迁徙过程的记录,也是中国推动绿色发展、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家园的生动写照。

中国人对自然的保护做得越来越好,更让我敬佩的是他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精神。

重庆是一座山城,也是一座江城。作为长江和嘉陵江交汇的地方,这里自然建了不少大桥。我们外出时,沿着滨江的道路前行,可以看到各种类型的大桥。网上资料说,整个重庆有一万多座桥梁,因此被称作“桥都”。桥梁不仅便利了人们的交通、带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成为重庆的一张旅游“名片”。学校曾经组织我们到朝天门游览,附近的千厮门嘉陵江大桥就是一个“网红”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

说到对自然的改造和利用,就不得不说三峡工程。不久前,我们参观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了解到“高峡出平湖”的人间奇迹。讲解员介绍说,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大幅提升了长江中下游的防洪能力和通航条件,让长江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通过三峡工程发电,每年可减少煤炭消耗4000至5000万吨。此外,三峡工程不仅在建设质量方面有着很高标准,还兼顾长江生态,周边移民也得到了科学妥善安置。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方面,中国给国际社会树立了榜样。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在要求。中国提出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承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还通过立法手段保护青藏高原等地的生态环境,这是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的担当与贡献。我希望看到中国式现代化在这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也希望缅中两国在生态保护和开发利用方面有更多的合作,为续写两国的“胞波”情谊注入更多的“绿色动力”。

(解放军报记者吕德胜、通讯员次春晖、张玉祯采访整理)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