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埃两国空军首次联合训练回眸——
蓝天砺剑为和平
■张学宏 解放军报记者 程安琪 王梦杰
视频制作:李康曦、陈柯语
此次联训中,我歼-10C战机在运油-20和空警-500飞机后滑行。余红春 摄
此次联训中,我运油-20飞机和埃及空军米格-29战机进行空中加油训练。余红春 摄
“当驾驶战机飞越金字塔时,我对这一古埃及文明奇观深感赞叹,同时也为中国空军战机再次飞赴埃及感到自豪。”
初夏,某军用机场跑道旁,飞行员李勃宽这样对记者说。就在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当天,他也像去年参加埃及航展的战友们一样,驾驶战机与金字塔“同框”了。
4月17日至5月4日,为增进中埃两军友谊互信、推动双方务实合作交流,中国空军应邀赴埃及参加中埃“文明之鹰-2025”空军联合训练。这是中国空军首次出动体系力量赴非洲开展联合训练,也是中埃两国空军首次进行联合训练。回国后,中方任务官兵向记者讲述了他们难忘的经历与感受。
“我们此次的准备工作非常扎实,进驻后短时间内即完成装备展开、理论授课、任务规划、指控协同等,顺利实现首飞。”任务官兵说。在为期18天的联训中,中埃双方参训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圆满完成制空作战、压制防空、混合编组等课目训练,展现出高超的技战术水平和良好的军事素养。
根据联训计划安排,4月20日,中方运油-20首次尝试为埃方歼击机进行空中加油。接到任务后,双方飞行员深入细致交流空中加油经验,并制订具体实施方案。中方飞行员赵腾飞和埃方飞行员同乘埃方歼击机,协调运油-20进行加油。
“在接近加油机时,我实时提醒前舱的埃方飞行员控制速度差,保持好关系位置,把控修正量。”赵腾飞介绍,如果战机与加油机接近时速度差较大,特别是在1米之内修正量大且速度差不均匀,可能会导致探头折断或加油机锥套损坏,因此飞行控制必须细而又细。
训练正式开始后,运油-20与埃方歼击机陆续升空,进入预定区域集结。“目视好,请示入队”“请示左侧占位”“左侧模拟对接”……在赵腾飞的适时提示下,埃方飞行员成功完成模拟对接。
“左侧5米、4米、3米……左侧对接成功。”当运油-20飞行员龙贻飞的声音通过无线电传来,埃方飞行员松了一口气。
在此次联合训练课目中,中埃双方歼击机的协同对抗演练,备受关注。为此,中方飞行机组进行了精心准备。然而,陌生的飞行环境以及各种突发情况,仍时刻考验着飞行员的协调与配合。
4月27日晚8时,一场空中对抗训练拉开战幕。中方两名飞行员驾驶的两架歼击机,与埃方两架歼击机作为进攻方,协同配合打击由“敌方”战机掩护的地面目标。
“训练区域地处沙漠腹地,方圆百里几乎没有人烟,缺少地面参照物,当时又是暗夜……”我方一名参训飞行员介绍,尽管飞行前有一定心理准备,但置身于几乎没有任何光源的环境中,他们时刻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
两名飞行员很快调整好状态,在减少向外观察、以仪表飞行为主的同时,凭借机载雷达开展搜索,迅速判定“敌方”战机分布态势。
“目标锁定,准备发射!”按照预定战术,我方另一名参训飞行员操纵战机,对目标实施模拟攻击。突然,一架“敌机”快速接近。考虑到夜间情况复杂,为避免意外,两人果断作出调整……一番激烈的空战后,他们随即协调埃方歼击机前出进攻“敌方”地面目标。
“击中目标!”这场协同训练在灵活应变中圆满收官。“尽管是首次对抗,但我们配合得非常好!”训练结束后,双方飞行员相互表达了赞许。
运油-20首次成功为埃方歼击机空中加油,中埃双方歼击机首次同台联训……一个个“首次”,既离不开飞行员过硬的技战术水平,也离不开机务工作者的辛苦付出。
此次联训,中方战机刚落地埃及,油液分析组就发现了一个问题——在检测某部件滑油时,发现一种元素数值超标,如不及时解决,后续飞行将受影响。
为此,机务负责人立即组织人员研究分析,并安排继续检测其他飞机。经过数据分析比对,机务组判定可能是采样管的镀层导致样本污染。更换采样管复检后,数值均显示正常,这让大家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同一片蓝天,共同的世界。作为观察中国军队的重要窗口,我赴海外任务部队承担着展示大国军队形象的使命。“我们为和平而来,为友谊而来。未来,中国空军将以更加自信、开放的姿态飞向世界舞台。”飞行员李勃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