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战“空降排”四个细节品咂硝烟味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夏澎 王帅 蒋龙 责任编辑:李晶 2018-10-08 09:23:00

细节三:比赛中途遭遇规则突变,选手发挥失常为啥不“情有可原”?

战场上不怕“想不到”,就怕你“做不到”

今年的“空降排”赛场上,中国伞兵们遭遇了不少“意外”——

比赛开始前,火箭筒手余超信心十足。前期在国内强化训练中,他的射击命中率始终稳定在90%左右,全队上下都很看好他。

越障奔袭结束后,余超迅速调整身体状态,装弹上膛,屏住呼吸等待射击目标出现。然而,当目标区的靶标突然立起,他愣住了:靶标不仅采用了跟当地地貌非常相近的颜色,而且靶标面积减小了一半。

雪上加霜的是,赛事主办方还临时要求:不得使用瞄准镜和脚架辅助。最终,余超的成绩远远低于预期。

类似情况也出现在轻武器射击赛场。组委会临时改变规则,每名射手要在长距离武装越野后,10秒内打完5发子弹。对射手张殿军来说,这已远远超出了他日常的训练难度。

“意外”情况也是比赛的一部分。裁判组解释:“战无定法,无论规则怎么变,各参赛队面临的情况都是一样的。”

张殿军想了想,也觉得服气。真正打仗时,哪有那么多意料之中的好事?战场上不怕“想不到”,怕就怕你“做不到”。

“战场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按章训练重要,临机应变也很关键。”射击教练刘玮说。

今年的战车组单车赛中,中国空降兵参赛队第一个出场的801号车组一路狂飙疾进,忽然意外突生:不少雷爆桩在战车通过时倒下。

“战车驾驶没有出现失误,肯定是障碍情况有变。”紧跟着出场的802号战车驾驶员何庆明敏锐做出判断。果然,到了雷爆桩障碍区,他发现道路中央两排雷爆桩比平时训练更靠近战车履带了,雷爆桩很容易被履带溅起的石子碰倒。

何庆明迅速将这一情况通报给下一个出战的803号车组,803号车组及时调整战术,最终以零罚时助力团队取得了单车赛第二名。战车组项目总裁判长称赞:“中国参赛队员表现出了果敢的决断能力,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对手。”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