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赴马里,循着烈士的足迹前行
2017年2月,杨夕军再次戴上联合国贝雷帽,乘机赴马里执行维和任务。这一次,他的职务是后勤部勤务配送局副局长,属于联合国合同制军官,享受联合国文职雇员待遇,初步任期一年。

马里东部战区加奥遭遇沙尘,遮天蔽日
“别人都很羡慕,但是压力非常大,和前三次维和完全不一样。”杨夕军所在的勤务配送局是后勤部门的核心部门,负责任务区各部队的工程、医疗、航空运输、地面运输、油料给养、通讯、电脑软硬件等保障,任务非常庞杂。
每周固定早交班,并及时了解各战区的具体需求。这期间,涉及到专业性很强的财务预算,要去工程部门视察施工进展,紧急空中医疗救助和配送等,都需要杨夕军亲手签发。手机24小时保持开机状态,半夜被电话吵醒是常有的事儿。按照联合国规定,2个小时之内,直升机必须抵达紧急情况事发地点。

王毅外长2017年访问马里时与中国维和官兵合影

2018年在联马团授勋
高强度的工作压力,让杨夕军对联合国维和系统机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同时也更清楚身上担子的分量。物资配送的及时与否,直接关系到维和官兵们的安全。在马里任职期间,他亲眼目睹恐怖分子的残暴,更见证维和官兵们的艰辛和付出……
“我们在马里任务区的防卫,是我曾经遇到过的最强的一个。基本上周边警戒加上防空雷达,还是挡不住恐怖分子的袭击。”杨夕军如是说,“他们(恐怖分子)现在据说已经准备采用无人机袭击联合国营地。
在维和物资运送的必经道路上埋地雷,频繁袭击联合国营地,恐怖分子或反叛武装使出浑身解数。最多的时候,马里任务区有的司令部营区每周遭到恐怖分子的七发炮弹袭击。
“马里是联合国最危险的任务区之一。我执行任务期间,有四十几位联合国维和人员死亡,受伤人数超过一百人。”杨夕军回忆说,“我在总部的时候,参加了许多次遗体告别仪式。每一次看到的时候,都会想起我们的申亮亮。”
2016年5月31日,联合国马里多层面综合稳定特派团位于加奥的营地遭遇汽车炸弹袭击,造成重大伤亡,中国维和工兵分队战士申亮亮不幸牺牲。
时隔一年,杨夕军也来到马里这个险象丛生的任务区。就在他下战区考察后勤工程的间隙,他和工兵大队长说:“能不能给我派个车?”
大队长问:“什么事?”
杨夕军迟疑了下,答道:“我想……去老营区看看。”他说的老营区就是申亮亮牺牲的那个营区,距离工兵分队驻地大概20分钟的车程,路况比较复杂。
如今回想起在申亮亮牺牲的营地所看到的景象,杨夕军英武的外表掩藏不住内心的涟漪。“一看那个集装箱被撕成碎片,门口咱们的装备被撕毁,所以你不用去看当时申亮亮牺牲那个场地,你就知道那个感觉,整个营区一片荒芜。”
说到这里,杨夕军哽咽了,泪水打湿了眼眶。他抱歉地和记者说声“对不起”,调整了下情绪,继续说:“包括那年我陪以前的首长到以色列去考察访问,跟着大使和使馆武官去杜照宇当年那个地方,那种滋味就是真的不想提。有时翻照片也避开这一块,一看到就会想起过去的事情。这些作为资料我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