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人大代表一致表示:把握难得机遇,突出发展重点,全面提升新兴领域战略能力

来源: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叶梦圆 2024-03-08 09:08:46

构建创新生态

优化制度机制

【李斌代表】习主席重要讲话,总揽战略全局、把握发展大势,对全面提升新兴领域战略能力作出战略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对打好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攻坚战、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一定要把新兴领域改革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点突出出来。

全面提升新兴领域战略能力,是抢占战略竞争制高点、夺取未来战争主动权的必然要求,必须体系设计、突出重点、强化落实,推动新技术、新手段加快形成新能力。要加强顶层设计,坚持战略布局一体筹划、战略资源一体整合、战略力量一体运用,统好布局、统好需求、统好标准,突出加强新兴领域标准通用化建设,打通新质生产力向新质战斗力转化运用的链条。

要扭住重点新兴领域推进,精选优选建设项目,自主超前开展前瞻性国防科技创新,扭住自主创新这个战略基点,找准关键核心技术薄弱环节,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

要推动实践落地,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加大探索试点力度,边建、边用、边完善,尽可能缩短能力生成周期,抓一项成一项推广一项,不断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探索出一条新质战斗力生成提高的新路子,推动新兴领域战略能力建设跑出加速度、建出高质量。

【袁伟代表】现场聆听习主席重要讲话,我深刻认识到全面提升新兴领域战略能力的重要意义。学习贯彻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把新兴领域改革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点突出出来,构建自主自强、开放融合、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更好推进新兴领域战略能力建设。

要坚持自主自强。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要牢牢扭住自主创新这个战略基点,保持恒心和韧劲,把握大势、抢占先机,聚焦问题、迎难而上,组织优势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把科技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要保持开放融合。健全完善需求对接、规划衔接、资源共享等方面制度机制,打破新兴领域行业和技术壁垒,加强科技合作,促进合作交流。走好标准通用化路子,健全先进技术敏捷响应、快速转化机制,构建同新兴领域发展相适应的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

要持续激发活力。瞄准战场之需,激发万众之能,准确把握战争形态之变,研析作战样式之变,以需求为牵引盘活新兴领域军事资源。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改善科研设施,完善激励机制,强化创新人才培养、创新成果运用。

作为一名身处备战打仗一线的专业技术军官,我将坚决贯彻落实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思维,紧盯军事科技前沿,以时不我待的冲锋姿态履职尽责,在新兴领域深耕细作,取得更多服务打仗的科研成果。

【张林代表】习主席的重要讲话,为全面提升新兴领域战略能力指明了目标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我们打好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攻坚战注入了强劲动力、凝聚起磅礴力量。

作为一名来自后勤战线的代表,我深刻感到,全面提升新兴领域战略能力,需要有科学的制度机制作保障。要健全完善需求对接、规划衔接、资源共享等方面制度机制,走好标准通用化路子,通过加快建设现代化后勤,充分解放和发展新质战斗力保障力,提高新兴领域发展整体效益。

要秉持“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发展理念,坚持战训耦合、屯训一体、建用集约,加大兵站、机场、港口等设施建设“统型通用”力度,探索“港口+”“机场+”“训练场+”保障模式,真正实现运投、储供、修救等功能综合集成,推动新质生产力同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双向拉动。

要创新跨建制调配、跨军地置换、跨区域整合的方法路径,构建集供应、消耗、技术、管理于一体的供应保障标准体系,畅通保障协调机制,拓展共建共享共用范围,画出军地最大同心圆。进一步加强军地协同配合,完善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相统一的工作机制,综合运用规划引导、体制创新、政策扶持、法治保障和市场化等手段,加快实现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综合效益最大化最优化。

【唐林辉代表】现场聆听习主席重要讲话,我深刻感到,全面提升新兴领域战略能力,谋取国家发展和国际竞争新优势,是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夺取军事斗争和战略竞争主动权的必然要求。

这些年,国家和军队在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方面,特别是在新兴领域战略能力建设上,先后出台不少法规制度,立起共同发展的体系架构,初步形成体制机制,助推全要素、多领域、重效益的局面加速形成。这为联勤保障部队提升新兴领域战略能力提供了难得机遇。

在需求对接上,要主动开展联勤走访,常态组织行业领域调研,加大仓储物流、医疗卫生、运输投送、区域集采、工程抢修等领域协作。积极开展国防动员、新能源和前沿医疗技术潜力开发与合作,实现资源共建共用。

在规划衔接上,要组织多层级需求提报,推动多方联动对接、规划项目论证落地,将新域新质力量纳入能力检验评估,综合评价匹配度和贡献率。发挥市场物流储备丰富、筹集快速、链路畅通优势,统筹军事物流基地与有关储备基地、智慧仓建设,深化功能互补、优势互促,努力做到作战有需求随时能保障。

在资源共享上,要积极探索纳入属地医疗联合体建设,加强与驻地高科技企业、研究机构开展合作,大力推广闲置富余资产“公物仓”保障。借力用好前沿技术,探索转化“智慧工地”“智慧食堂”运用,努力推动新兴领域战略布局一体融合、资源一体整合、力量一体运用。

【韩胜延代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程必须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适应,军事能力必须同国家战略需求相适应。现场聆听习主席重要讲话,我深刻感到,全面提升新兴领域战略能力,是应对严峻复杂安全威胁、赢得国家战略优势的重大举措,为加快新质战斗力建设、推动军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

健全先进技术敏捷响应、快速转化机制,打造同新兴领域发展相适应的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军事领域的具体体现,对推进战斗力迭代升级提出更高要求。要把新兴领域改革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点突出出来,构建自主自强、开放融合、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更好推进新兴领域战略能力建设。

要加快创新实战能力生成模式,着眼有效应对新型安全威胁,融入国防科技工业布局,加强需求对接、规划对接、任务对接,把握新质力量技术机理、制胜机理,推进战研理技融合攻关,贯通从理论到技术、从技术到战法、从战法到能力快速转化的实践链路。

要加快推进体系能力聚优释能,把握新质战斗力与体系能力的机理关系,坚持战训耦合、体系构建、体系练兵,破解短板弱项,强化系统功能提质增效、作战体系优化升级,加快推进新装备新力量融入体系、支撑体系,实现体系能力加速生成。

要加快打造新域新质力量人才方阵,围绕提高科技认知力、创新力和运用力,大力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注重在实战实训中培养和发现人才,锻造高素质专业化新型人才队伍,提高备战打仗人才供给能力和水平。

【王东海代表】习主席重要讲话,聚焦全面提升新兴领域战略能力,深刻阐明重要意义,系统擘画发展重点,鲜明指出实践路径,是对军事变革普遍规律的科学揭示,是对现代战争制胜机理的深刻把握,是对强国强军战略部署的时代要求,为我们打好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攻坚战、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国防动员系统协调军地、面向三军,在全面提升新兴领域战略能力上担负重要使命任务、具有特殊平台优势,必须坚决贯彻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着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同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双向拉动,全面建设打仗型国防动员。

要进一步发掘新兴科技潜力。深刻把握新兴领域交叉融合发展特征,紧盯供给侧,深入挖掘新兴领域优势资源;瞄准需求侧,聚力为强固我军作战体系建设补缺补弱补短;架设“连接桥”,建立平时服务、战时援战工作机制和运行模式,推动动员潜力转化为胜战实力。

要进一步建强新型后备力量。突出征集社会人才参军、编实建强民兵队伍、建强预备役力量,吸纳培养更多高素质青年、高技术能手、高水平人才投身国防事业,推进后备力量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聚力建好与我军联合作战需求相适应的后备力量体系。

要进一步创新国防动员模式。着眼打好新时代人民战争,以加快新质战斗力供给为牵引,推动传统动员支前向智力支前、科技支前、信息支前创新发展,加快形成军民一体化应急应战体系,形成切实保障打赢的国防动员能力,切实提高国防动员对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贡献率。

【赵恒代表】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全面提升新兴领域战略能力,要强化使命担当,深化改革创新,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把各项战略和规划落到实处。

我认为,在落实过程中,武警部队官兵要着眼多能一体、维稳维权的战略要求,聚焦有效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从推动武警部队高质量发展全局出发,乘势而上,把握新兴领域发展特点规律,推动新质生产力同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双向拉动。

要强化目标导向意识。战略和规划是国家和军队决心意志的集中体现,引领建设方向、决定资源投向,既是发展的“大图景”,也是行动的“铁规矩”。要强化战略和规划的权威性和执行力,搞好科学统筹,抓好重点任务,加快工作进度,保证工作质量,加快推动新质战斗力生成。

要坚持向战为战导向。新兴领域发展从根本上说源于科技的创新和应用。创新和应用要以向战为战为导向。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向新质战斗力转化中,要聚焦主责主业,深化科技练兵,不断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

要贯彻高质量发展理念。积极对标对表战略和规划要求,适应强军事业发展需求,紧随现代战争、紧跟科技前沿、紧贴时代发展,不断进行学习升级、能力扩容、素质转型,坚持向深化改革要质效、向科技创新要质效、向战略管理要质效,加快推动武警部队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为聚力打好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攻坚战作出更大贡献。

(解放军报北京3月7日电  记者宋歆、钱晓虎、安普忠、孙兴维、李建文、张科进、张磊峰、李琳、王凌硕、佟欣雨、彭冰洁、李倩,特约记者李兵峰、魏寅采写,梁蓬飞、朱宏博统稿)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