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鹰,出击!朱日和,武直-10等多型陆航战机编队亮相

来源:解放军报记者部 作者:周宇杰 王在宇 崔炜 钱晓虎 责任编辑:焦国庆 2019-01-02 16:01:59

直升机起飞

来了!伴随着震耳的轰鸣声,塞北朱日和的阅兵场上,一支“钢翼雄鹰”挟风裹雷,贯空而来。由“霹雳火”武直-10等多型陆航战机组成的编队渐渐显露出清晰的轮廓。

2017年7月30日,空中突击旅在世人面前首次亮相,由此改写了陆军航空兵配合地面部队的历史,作为独立的作战单元,为新型陆军建设插上了腾飞的“钢翅”,这是一个注定载入空中突击部队史册的日子。

飞行员与机务人员确认直升机状态良好

今天,记者专程来到这支受检部队——第83集团军某空中突击旅,近距离聆听他们的转型故事,感受我军新质作战力量建设的铿锵步伐。

“空中突击部队是陆军转型建设的重要成果,它打破了空地交叉指挥的壁垒,使陆航部队从‘能飞’到‘善打’。”回顾空中突击部队的改革发展史,第83集团军某空中突击旅领导感慨万千。

逐浪前行80载

直升机向任务区域机动

从“七七事变”时的人民自卫军和“三大改造”时的空军独立救护大队,到两年前空中突击部队走进人民军队战斗序列,该旅先后成为我国第一个直升机实体、我军第一支直升机部队、第一批陆航部队、第一批空中突击部队。

奋勇前行的80载中,他们经历了战火与时间的考验,承载着党和人民的重托。

“前辈们曾在天津战役中仅用三分钟便杀开了被敌称之为“天津之标准工事的民权门。”说起旅史,旅长武自强的声音略显厚重,“战争年代,我们灭日寇、肃匪患,南征北战。和平时期,我们更是一心听党话,跟党走……”

直-5、直-6直升机试飞,核试验保障,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回收,汶川抗震救灾,建军90周年朱日和沙场阅兵,旅史馆的墙壁上,一幅幅剪影见证着他们紧随祖国发展壮大的浪潮,不断向前迈进。

如今,这支传统英雄部队踏着改革强军的鼓点,破茧成蝶,完成向陆军新型作战力量的华丽转身。

换羽新生三年间

吊装中的全地形车

莽原之上,豫北某飞行训练场,空中突击旅一架架火力强大、突击迅猛、打击精确的“树梢杀手”活跃在练兵场。

悬停、开舱、抓绳、离机……

数百名突击步兵在“一树之高”反复练习空中突击战术战法,他们精打快进、沉着应战,连贯完成了空中侦察、战场运输、野战机降等实战化科目演练,犹如飞刀凌空突刺。展示了一幅幅攻防自如、来去如风的立体战斗画卷。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画卷的背后,是这支部队迎难而上、夙兴夜寐的重塑历程。

“虽说有了翅膀,行动更迅捷了,但真正做到‘1+1’大于‘2’,可没那么容易”,曾参加朱日和实兵演习的班长王祥宜谈到三年来的变化不尽感慨,“以前,跑得快、投得远就是好战士;如今,完成机降破袭、封锁夺控等战术课目才能成为合格兵!”

侦察猎杀队狙杀重要目标

同这个旅一样,不少新质作战力量部队组建伊始都面临着如何提质增效的问题。特战部队、远程火力精确打击群、数字化合成旅、情报侦察、电子对抗群等7支新质作战力量,在既注重主业学习外,又要注重学习把握新型陆军的新要求、新定位。他们把自己的陆战经验与未来战争理念相结合,探索全新训练模式和作战样式,开局就瞄准新型陆军的转型重塑。

3年后的今天,该旅来得快、降得准、打得猛!转型重塑已让空中突击力量初露锋芒。

正如踩着小碎步永远赶不上风火轮一样,唯有向着终极目标,努力争取后来居上、弯道超车,才能让转型转得更快些,尽早跻身世界一流军队行列。

武装直升机对敌进行火力打击

短评

换羽当高飞

给陆军装上翅膀,极大的拓宽了作战纵深,使军队反应更加迅捷高效,也使人民军队的视野更加宽广。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新军事革命如惊涛拍岸,战争形态向信息化战争加速演进。但紧跟潮流永远引领不了潮流,人民军队在换羽重塑后的前进方向更加重要,要充分握住未来智能化、生物化军事变革脉动,争做弄潮儿和领头雁!

(解放军报记者部·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