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搭档更需互学互通
——武警青海总队海北支队提升基层主官履职能力的一段经历
■郭紫阳 于金剑
在武警青海总队海北支队刚察中队,龚中队长和李指导员这一对主官之间的默契,经常被官兵们津津乐道。
龚中队长是部队生长干部,从当兵起一路摸爬滚打,军事素质过硬、带兵经验丰富,在各级组织的比武考核中屡拔头筹;李指导员是毕业于云南大学的国防生,自幼爱好文史,擅长公文写作和理论研究。
工作中,两人分工明确、长短互补、密切配合,他们感到得心应手、默契合拍的同时,官兵们也纷纷表示生活训练很舒心、很顺畅。“在我们中队,中队长主管军事训练、后勤保障等,指导员主管政治工作、文化生活等,从不打乱仗。”一级上士侯超凡说。
两人搭档初期,中队各项建设蒸蒸日上,大会小会上常常受到支队领导表扬,兄弟单位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祁连中队陈指导员由衷称赞:“你俩真是一对好搭档!”然而,在该支队组织的一次战备拉动检查中,情况却出现了转折——
“两名在押犯‘劫持’一名狱警,请你们中队指导员指挥营救行动!”支队作战值班室传来指令。平时很显然是中队长负责的工作,突然落到自己头上,那一刻李指导员感觉有些措手不及。
当然,对于基本的指挥流程,他还是掌握的,只是与中队长比起来,缺乏实战经验。最终,李指导员虽然指挥官兵完成了任务,但用时超出预期,被判定为“不合格”。
“军事主官不在位,就打不了仗了?”讲评会上,刚察中队受到了严肃批评。李指导员羞愧得满脸通红,一旁的龚中队长也扪心自问:如果临时让我上一堂教育课,会不会也是同样的结果?
此事引起支队党委一班人深思:如果基层主官都停留在轻车熟路的“舒适区”,表面上分工合理、人尽其才,但从长远来看,人才队伍建设的短板会愈发凸显,最终损害的是战斗力。
他们通过深入调研发现,部分基层主官只求分工领域的“精”,不求多方面的“能”;搭档因休假、培训等不在位时,面对其留下的工作任务,有的主官借口“这方面工作我确实不太懂”,能拖就拖、能等就等;遇到军事培训比武时,政治主官找各种借口不参加,而赶上政工培训比武时,军事主官亦然,或者以培养年轻同志的名义,把副中队长、排长推向前台……
今天贪恋“舒适区”的轻松,明天就可能在战场上遭受重创。该支队决心破除“专职专用、一专到底”的传统用人观念,着力培养“军政兼通、技指合一”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提升基层主官履职能力。他们制订《换岗锻炼和交流轮训办法》,要求基层干部骨干按照“互换互学、互帮互助、互查互考”的思路,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跨界”学习锻炼,补短板、强弱项,进一步打牢履职尽责的能力基础。此外,他们还探索实行机关基层干部换岗锻炼制度,将换岗干部现实表现、工作实绩与评功评奖、提升使用等结合起来,树立起鲜明的导向。
近日,刚察中队训练场上,常能见到李指导员练技能练指挥的身影;深夜的学习室内,龚中队长也经常坐在电脑前研究理论文章、撰写修改教案……“随时保持‘本领恐慌’,不断学习、突破自我,面对新任务新挑战时才能从容应对。”这对主官的看法很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