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视点
在对抗中学习成长
■何红光
习主席强调,要坚持不懈大抓实战化军事训练,加强实案化对抗性训练,加强重难点课目专攻精炼,提高训练质量和水平。
不与高手过招,就永远成不了高手。无论是思维的对决,还是装备的对抗;不管是人的博弈,还是技能的交锋,都需要靠对抗来检验。可以说,胜利者都是从失败中站起来的,都是在与强大的对手过招中磨练出来的。
在对抗中提升思考力。角色互换是对抗之本,要像敌人一样去思考,像敌人那样去战斗,在知敌、像敌、胜敌上下功夫,做既“形似”又“神似”的假想敌,不断激发部队训练活力。只有按照“脑袋上面悬着一把剑”的危机感从严施训,才能带动部队险中求胜,闯关夺隘,激发官兵所向披靡的血性豪气。强化“对抗就是最好的考核”理念,就要突出随机组合内容,随机指定对象,随机设置情况,按照实际作战可能遇到的情况、可能持续的时间,将分散独立的对抗训练课目有机组合、连贯施考,采取单兵专业技能抗、分队战术实体抗、体系训练全程抗等形式,不断提升对抗训练的科学性。
在对抗中提升研究力。军人素质和装备性能,是构成战斗力的两大要素。再优秀的军人,手中没有先进装备,也难以用较小代价赢得战斗胜利。对抗训练,不能简单地认为装备是相对稳定的,人是相对活跃的而偏重于“练人”。这种“重人轻物”的训练无疑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失真”。这个雷达旅的蓝军小队逼出官兵“大海捞针”的捕捉能力,启示我们:理想的对抗应当是“人与装备一起练”,让变化的对手逼出变化的战术。就单个人员而言,应重点突出指挥决策能力,突出班组行动的组织指挥能力,突出战技术应用能力。就整体而言,应重点突出组织指挥和行动控制能力,重点突出战斗行动能力,同时应加强对新型作战力量和关键作战要素的训练,切实通过人与装备结合夯实每个战位的实战能力。
在对抗中提升创新力。坚石才能磨利刃。纵观世界各国军队,总是把假想敌部队设计得非常强悍,以催生强大战斗力。常态化组织极端条件下对抗训练,应以重大演训任务为平台,不断在演练中提高对抗难度,让参训部队在贴近实战的对抗中寻找破敌之策,提升打赢本领;应瞄准未来战争需要,用创新补短板,破解制胜强敌的体系布局、规划设计、法规标准、技术水平、运行管理等还没有跟上发展变化,尤其是日益增长的练兵备战需求与训练基地数质量不相适应的矛盾问题。准确把握对抗训练的原则,加快信息化,前瞻智能化,大力发展大数据分析等智能化训练手段,对接未来作战,对接指挥对抗、实兵对抗、全体系对抗训练,谋划布局创新发展的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