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兵临时炮班”精彩亮相
■蔡从润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李佳豪
初春,巴蜀大地披上新绿,在第77集团军某旅营区内,一场新修订的军事训练大纲课目示范展开。
“全班注意,开始吊装。”随着班指挥员下达口令,某炮班成员立即奔赴战位。
此时,记者看到课目示范与以往不同之处——这个炮班,从班指挥员到炮手、再到吊装手,均由新兵担任。准备器材、构设阵地、开展吊装……他们操作娴熟流畅,某型火炮徐徐展开,炮口直指云霄。
“报告,某型火箭炮弹药吊装课目完成。”随着班指挥员的声音传来,穿梭于各个战位的新兵们,迅速靠拢,昂首挺立呈一字队形列队。
“这个炮班怎么都是新兵?”面对记者的提问,该炮班所在营张教导员回答:“其实,这不是一个建制班,而是由新兵组成的临时炮班。”
谈及这个“新兵临时炮班”的来龙去脉,张教导员说:“得知旅里要组织课目示范,这几名刚下连不久的新兵个个摩拳擦掌,主动找到我,申请担负相关任务。”
“一方面,如今新兵多是大学生,知识底子厚、能力素质强,来到部队后渴望拥有展示才能的舞台,尽快崭露头角;另一方面,随着这些年我们创新探索新兵训练模式,新兵下连后,能够跑步进入战位。”张教导员介绍说,“接到这几名新兵的申请,营党委经过研究,决定将新修订的军事训练大纲中相对简单的课目示范交给他们。”
就这样,“新兵临时炮班”应运而生——得益于在新兵连时的专业课目前置训练,几名新兵很快掌握了装备操作要领。不仅如此,他们还发挥大学生士兵知识储备丰富等优势,针对示范任务绘制了详细的思维导图,将每个动作间的衔接流程精确到秒,课目完成时限大幅缩短。
“过去,大家总认为我们新兵下连后要度过‘第二适应期’,难以快速进入情况、担起重担。然而事实证明,只要训练方法科学得当,我们也能很快跑步进入战位。”走下课目示范训练场,刚刚担任班指挥员的新兵唐赞打比方说,“同样是罗汉松,它既可以挺立山巅傲然风雪,也可以成为盆栽弱不禁风,区别在于人们如何定义它、培育它。”
“好一群拔节生长的‘罗汉松’!”看到刚才“新兵临时炮班”行云流水般的操作,记者禁不住称赞道。
当天晚点名,一场为“新兵临时炮班”特意准备的表彰仪式在营部举行。唐赞和其他几名新兵战友被评为“新兵之星”,他们的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下次遇到大项任务,我们新兵争取继续挑重担、打头阵。”唐赞自信地说。